河南温县:“特派员”进驻到农村
发布时间:2008-07-21 09:05:48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互联网
-
最近,河南省温县北冷乡政府机关干部王晟宇的上班地点和工作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早上8点钟,他没有象往常一样到镇机关点名“划卯”,而是骑着摩托车,直接驶进了他的新工作地点--位于西南冷村委的“特派员办公室”。
“俺想在村东的养殖小区盖个鸡场,能不能到县里帮俺协调点贷款?”“县里对农民修建沼气池有啥优惠政策?”……不一会儿,办公室里聚集了不少来办事的群众。王晟宇一边耐心地解答,一边掏出一本蓝色的《民情日记》,认真的做记录。
为了解决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机关化、工作方法简单化、工作标准一般化的问题,使乡镇干部岗位下移、服务前移、作风转变,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温县县委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狠抓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探索乡镇机构改革后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在乡镇干部中推行“三联定责”的工作意见》,选派乡镇干部进村担任“乡镇驻村特派员”,协助村两委搞好村级事务,有效转变了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昔日“传令兵”,今日“领头雁”
“早上乡长做安排,中午进村转个圈,支书家里聊半天,傍晚汇报把家还”。以前,村里的工作跟着乡里的“指挥棒”转,乡镇干部就是个“传话筒”、“传令兵”。“乡镇机构改革之后,乡镇干部要努力实现角色定位从“通讯员”、“传声筒”到村务管理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转变,工作作风从命令管理型向参与服务型的转变,就要充分发挥乡镇干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引导、组织和协调作用,以乡镇驻村特派员机制为抓手,狠抓乡镇干部作风转变,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谈及乡镇驻村特派员机制,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牛俊虎一语破的。
去年9月份以来,该县根据村内人口多少,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一村1-2名或两村1名特派员的配备标准,集中组织开展了特派员竞争上岗活动,选派114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干部、后备干部进村担任“特派员”。竞聘时,由村干部参加打分,实现双向选择,对落聘的乡镇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同时,该县在各村设立“特派员驻村办公室”,做到有固定场所、有固定电话、办公室设施齐全。
让特派员有权有责、有权有威、有位有为,就要确保特派员集责、权、利于一身。该县赋予特派员三把“尚方宝剑”,即行使乡镇对村干部任用撤换的“建议权”,对村中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的“监督权”,村大额财务支出的“审查权”,主要职责是代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指导、帮助村两委规范党务、村务管理程序,特别是村级事务民主化管理工作程序,督促完成植树造林、秸秆禁烧、计划生育、党建活动等中心工作。
“村里的500元以上的支出,除了有村理财小组成员的签字,还必须有特派员签字,才能到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入帐报销。”北冷乡财政所一位负责同志说。
如此“重权”在握,是否会与村两委的工作产生冲突?县委对特派员与村两委的关系职责等进行了合理定位,明确特派员进村的工作原则是 “献策不决策,参与不干预,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工作范围是全权处置部分属于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指导的村级事务,如乡镇党委政府安排到村的中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政策宣讲教育、新农村年度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等,而集体土地承包、村集体资产处置、计生指标、宅基地分配等村级日常事务仍由村两委自主管理。
“把属于乡镇指导、管理的村级事务全权交给特派员处理,可以使村中各类矛盾和事件发现在村、化解在村、落实在村,避免矛盾上交、问题上交。”北冷乡党委书记张金太说,“这样,乡镇主要领导也能从繁琐的村级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想大事、抓大事、办大事,集中精力抓发展。”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南张羌镇马庄村个体户李建国最近遇到了烦心事:自家临街的小百货店虽然生意不错,但规模不大、产品不多、档次不高,想扩大规模,来个“上档升级”,但苦于没门路。他试着找到了驻村特派员、镇党政办主任史玉伟。“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要发展就要超前,一步到位!”史玉伟利用自己懂政策、信息广、门路多的优势,多次到县商务局、工商局以及“好又多”超市的总部,不仅在短时间里帮助老李办齐了各种证件,还指导老张按照有关规定投资2万元进行了店面装修,在马庄村办起了第一家农家超市。“这事可多亏了俺村的特派员!”老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该县把乡镇政府的部分工作职能前移,以特派员驻村办公室为依托,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站”,实行“便民服务代理制”,把户口迁移申请、困难户低保、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办理等20项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由乡镇驻村特派员为村民免费咨询、代为办理,并送到村民手中。
“9月21日,召集大渠河、南张羌村、马庄村干部会议,协调三村交界处道路硬化问题;9月23日,修路勘测;9月25日,道路打桩定界;9月27日,找村纸厂催缴欠款……”翻开史玉伟的《驻村工作手册》,各项工作一目了然。
“以前,村与村之间有好多事情不好协调。村里有些工作,碍着街坊邻居、老少爷们的脸气,村干部出面不太方便。特派员驻村后,代表的是上级党委、政府,村里的“钉子户”、“难缠户”的工作好做多了,俺们也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政策理论和工作方法。”马庄村委主任冉宝玲如是说。
为了促进特派员工作前移、岗位下移,该县规定一般干部全天驻村,副科级领导干部每周驻村不少于3天,并公布驻村特派员热线电话,要求特派员佩证上岗,如实记录《乡镇驻村特派员工作手册》、《民情日记》、《驻村特派员理事登记簿》、《民情登记簿》、《帮助群众致富活动登记簿》,乡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特派员共同参加的村情分析会,听取村情报告,指导特派员开展工作。为了抓好落实,县委组织部采取座谈调研、听证评议、实地查看等方法,定期对特派员的驻村工作情况实行百分绩效考核,对驻村发展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率较高的及时提拔重用,对群众满意率差的特派员,按党规、政纪予以警告、待岗、辞退等相应处理。
“我们就是发动乡镇干部吃百家饭、进百家门、记百家事,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增加民智、促民守法、保证民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常中胜介绍说。因村施策,共建新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是关键。特派员驻村的中心任务是扶持村中三五个能人、上四五个生产经营项目、树立六七个致富典型、带富一村百姓。”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国松介绍说。
西南冷村多年来以怀药种植、加工在温县小有名气,但由于无人组织,在怀药销售旺季,互相压价、以次充好,不仅造成利润下跌、农民减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大怀药的对外形象。
“要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必须村委牵头、成立合作社,把支部建在协会上,让大家结成利益共同体。”北冷乡组织委员、驻西南冷村特派员王晟宇说,“握成拳头才有劲!”他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山药种植大户的多次磋商,联合本村及周边村40多个山药种植大户,成立了西南冷怀药合作社,从怀药种苗、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统一价格、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村里80%的农户种上了怀药,加入了合作社。
“预计今年俺村仅怀药一项的产值可达5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民们说到特派员和怀药合作社,都深有感触,“是特派员让俺们第一次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的甜头!”
黄庄镇驻北镇村特派员申卫东驻根据村中种植养殖户多、经纪人多的特点,提出了采取“双向培养”模式,在经纪人中发展党员,把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经纪人,已培养“温麦”种子、“黄庄西瓜”、养猪等产业经纪人30多人,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土特产”价格不高、销路不畅等难题。祥云镇驻喜和村特派员张普新根据村中养殖农户多、贷款难等情况,协调村两委与镇农信社合作,成立了“贷款担保协会”,为养殖专业户提供了充足、便捷的资金支持……
目前,由乡镇驻村特派员牵线,以特色产业作支撑,以协会(合作社)为纽带,做大做强了一批村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多品的新农村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