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故里的魅力新村——来自马鬃岭镇刘炎村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6-04-11 16:21:16 访问次数: 不详 信息来源:不详
-
刘炎村地处桃源县马鬃岭镇,与本县漆河镇、双溪口乡及石门县蒙泉镇交界,抗战先驱——新四军原第一师政委刘炎就诞生在这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70户,947人,46名党员。地域面积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山林面积900亩,养殖水面120亩。近年来,该村大力弘扬刘炎精神,立足自力更生,扩大开放引进,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产业,狠抓环境改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和新气象,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科学的示范样板。
——丘岗上崛起了“小城镇”。该村虽远离都市,地处丘岗,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全村共硬化了4公里的高标准通村公路,铺建了1500米街道,配套有餐饮、客房、购物、垃圾处理、路灯等设施,街道中心地段修建有居民休闲花园。主街道两侧,规划了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人口集中的居民小区,现有40多户村民入区居住。投资200多万元,在村部所在的香堰湾组,新建了占地面积20多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全市一流的集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刘炎学校;投资120万元建起了桃源县第一个村级单一农产品交易和流通的专业市场—刘炎柑桔大市场;投资17万元建起了自来水厂,投资80多万元兴办了刘炎针织厂;另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具备垂钓、自炊、观光等诸多功能的居民休闲中心。
——“泥腿杆”住进了小别墅。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香堰湾组21户,去年仅柑桔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1万元以上。丙湾组农户李奇,实行多种经营,承包了外村40多亩柑桔园,还发展苗圃,承包150亩水面,常年雇佣7人,去年纯收入5万多元。收入的年年攀升,村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这种变化,村里设置了到县城和马鬃岭集镇的公交线路,村民出行极为方便;对农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聚居点,每个点3到5户建起了别墅式庭园,整个居住环境统一协调,清新自然,时尚现代;村民纷纷改造生活设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100%,家家户户购买了摩托车。丙湾组李元林去年纯收入4万多元,他自豪地说:“我们家在街上有楼房,乡下有庭园,不再羡慕城里人,比大多数城里人过得更舒适,更幸福。”
——田野里吹拂着文明风。在刘炎村,看到的是村民幸福的面容,听到的是群众爽朗的笑声,感受到的是融融的和谐氛围。刘炎村没有其他村常见的庙宇,有的只是用以弘扬先烈精神的纪念塔。刘炎村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村民都把自己当作主人,主动维持街道的整洁,维护一方平安;刘炎村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村组之间一直和谐团结,友好相处;10多年来,村里没有出现打牌赌博现象,没有出现任何上访事件,治安和刑事案件零发生,计划生育零超生。
刘炎村立足本村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依托能人帮带,实施借力发展,是刘炎新农村建设先人一步的根本所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刘炎就围绕山丘区如何发展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最先提出这一思路的就是刘炎籍的深圳警备区原副司令员李元成。李元成在感受了许多农村的新变化特别是一些近郊乡村借助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之后,认为山丘区在没有地理位置优势、工业发展优势和城市带动优势的情况下,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依托外力,走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的路子,并发挥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为刘炎借力发展奔走呼号,走出了一条“军队支援地方,沿海帮带内地,能人反哺家乡”的成功例子。一是动员深圳市龙岗区爱联村与刘炎结为友好村,除把刘炎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及部分党员代表带到爱联取经学习,把爱联的代表请到刘炎传经送宝外,还依托爱联村在深圳建立了刘炎农产品销售窗口。近几年来,刘炎村每年销往深圳的柑桔、蔬菜等农产品达到了几万公斤。二是多方筹资搞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由李元成牵线搭桥,先后为刘炎村引进各类发展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用于修建联通省道和国道的致富路、高规格村办小学、自来水厂、柑桔大市场等。此外,他还省吃俭用,个人及其家人拿出了50多万元支持刘炎村的建设与发展。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