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11 10:40:09 访问次数: 不详 信息来源:不详
仙境桃花源的东边有一个叫龙坪的村庄。走进龙坪,是在三月春绿枝头的时候,在龙坪的农家小院,在龙坪的田间地头,我在打听一位老人,打听这位老人的故事,他就是桃源县漳江镇龙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吴黄初。凡与我交流的村民,说起自己的老支书,无不称赞吴支书是位大好人。
多年的村官经历,成就了吴黄初做个好人的心愿
1941年4月,吴黄初出生在龙坪村的一个贫困农家。1951年土改,10岁的吴黄初当上了儿童团员,14岁时,吴黄初成了村里最年轻的骨干。在龙坪村的吴黄初干过共青团、治保主任、村支委等工作,他打过地主,斗过恶霸,管过懒汉二流子。1969年村民们把他推选到村支书的岗位,这一干就干到1992年。几十年的风雨岁月,土生土长的村官经历,练就了吴黄初一身胆识和魄力,龙坪村的每一点变化都倾注了他满心的热血,村里的大事小事他了如指掌,村民的乐事苦事他记在心上。他时刻装着改变龙坪的梦想,他时刻牢记做个好人的心愿,他把一个十年九灾似长蛇逶迤背靠沅江七、八里长的低矮村庄,变成了如今楼房林立,家家门前鲜花盛开,户户庭院明亮整洁的新龙坪,319国道穿村而过,过往的行人无不露出羡慕的眼神。在龙坪这块土地上,吴黄初享有至高至上的威望,2005年4月农村村民委员会海选,这位64岁的老人再次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了全村千余村民的“村官”。当时,吴支书发表感言:大伙看得起我这老头,我还要为村民们做点好事。
“人活在世上,总要做点好事”
“人活在世上,总要做点好事”这是吴支书的口头祥。2000年元月,阔别“村官”七年的吴黄初从乡国土站回到龙坪村,重拾村支书的担子。他返村的第一件好事就是进行“三电”改造,改造电网、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三电”改造,并非一句话那样简单,需要的可是资金。如何筹集这笔资金,吴支书和村里骨干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广泛收集村民意见,采取对外争资、村里投资和农户出资三种形式,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三电”改造完成,龙坪村的村民享受到了与城里居民一样的电价,九成农户有了电视,七成农户拥有了程控电话。
与时同时,龙坪村党支部一班人开始实行“三减”,减债、减负、减支。吴支书返村时,村里欠了30多万元债务,为了还清这笔债务,吴支书决定向内挖潜。早在1992年,吴支书在龙坪村任职时,利用龙坪村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修建了一个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建成后,龙坪附近的乡里乡亲隔三差五到市场转转渐渐形成了习俗,这里成了龙坪村的聚宝盆。吴支书想,要还债,一定要充分利用村级市场的造血功能,开源节流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向植树造林要效益,也是为村民们减负的新途径。吴支书的好点子都落到了实处,2000年至2004年四年间,龙坪村还清了所有欠款,为村民减负6.7万元,上缴税费110多万元。吴支书让每位到过龙坪村的人都记得一个细节,凡外面来了客人,吴支书礼节性地接待后,吃饭时一般都不上桌,招待的饭菜全是家常菜,从不铺张浪费。就因这点,在龙坪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不管是接待上级领导,还是款待村组骨干,一律工作餐。多年来,龙坪村在餐桌上就节省了大笔开支。
吴支书返村办的第二件好事,就是为住在沅江边低洼处的村民争取移民搬迁。在国家平垸行洪移民搬迁项目中,龙坪村开始并未纳入移民搬迁之列。但是龙坪十年九涝的现实,促使吴支书痛下决心,决定为村民争取国家移民搬迁政策。2000年春天的一段日子,吴支书天天跑镇、县、市,把龙坪的实际情况向上级如实反映,终于引起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龙坪的移民搬迁从2003年春节后陆续开始,129户村民从连年遭水灾的江边低洼处搬到了山上和公路旁,每户搬迁村民都得到了政府补偿。许多移民搬迁户深深地感谢他们的老支书为他们带来了福禄,帮助他们解决了水灾的困扰。
吴支书返村的第三件好事,就是帮助农民科学种田。龙坪村是冲击平原,田地占了九成。一年四季,田里地里种油菜棉花稻谷。多年来,因为水患,龙坪的田地只能望天收。在吴支书那一辈人中,读过初中的他算是知识分子。常年的乡村工作经验,吴支书深知推广农业科学知识指导农民种田的重要性。龙坪是老棉区,曾有过千亩棉田基地的历史。近年来,棉花产量越来越低,面对这种情形,吴支书很是焦急。他不断地到县农业局咨询,找农艺师指导。先后两次组织村组骨干和村民代表到棉产区参观学习,并改种优棉1号、中棉所48等棉种。从棉花播种到收获,吴支书三天两头利用走家串户和广播给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及时指导提醒村民打药施肥,他还从批发部批来种子农药原价卖给村民,前来支书家乡购买种子农药的村民开玩笑,吴支书,你加点路费辛苦费我们舒服。哪知吴支书说,我这是为村民们做好事,不能多收一分钱。2005年收获时,龙坪村的棉花产量原来的每亩二、三百斤提高到五、六百斤,面对白花花的棉花,村民们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村民富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
1988年,龙坪村配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党支部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中,吴支书联系帮扶的是村民黄明尧家。当时黄尧明一家四口挤在二间会倒的木屋里愁眉不展,家中一贫如洗。吴支书来到黄明尧家后,主动提出把分到自家的河坡让给黄明尧,鼓励黄明尧自办沙厂。面对吴支书的诚意慷慨,黄明尧一家感激万分。黄明尧发誓要彻底改变家庭面貌。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黄明尧终于让全家人住进了新建的二层楼房,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1995年开始,龙坪村年轻的村民纷纷外去打工,他们靠诚实劳动发家致富。在龙坪村300多名打工人员中,有5人当上了老板,他们在常德、珠海等地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劳动力的转移为龙坪的发展带来了活水,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些年,村民们依靠沅江的自然资源开办沙厂、卵石厂。莫家坪组村民37岁的何建国,开办沙厂十余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年收入近十万元。龙坪村富裕了,这里的女儿不愿嫁出去,大部分女儿成家后留在了本村。2005年龙坪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300多元。
44年村官经历,提升了吴黄初的人生境界。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常的人。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跟共产党走为民办实事的风格,让每位走进龙坪的人,走近他身边的人刮目相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吴支书家也不例外。他有三儿一女。儿女们长大后各自成家先后出巢了。只在娘肚子里呆六个半月的三儿子智力低下,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成家了,哪知三媳妇在孙女一岁时突发颠狂,吴支书一家想尽了办法也治不好三媳妇的病。从此,吴支书两老就和三儿子一家住在了一起。如今,三媳妇跟在吴支书身边已经整整十五年,十五年来,三媳妇只会吃饭、拉撒、睡觉。2004年5月,吴支书的父亲去世了,面对家中的境况,再坚强的男人也有悲伤的时候,他曾做了副对联自嘲:一家五口老弱病残,一年四季衣食行难,横批是:难度时光。而正是这位有痛苦有烦恼难度时光的村支书,把悲伤和眼泪埋在了心里,把家里的困境放在了身后,他整日为村民们奔忙。为了解决自家的困难,他多病的老伴只好在家里开了个小商店补贴家用。吴支书曾慨叹:我年龄大了,应该为龙坪找个接班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站在新的起点,老支书描绘了龙坪新蓝图,要把龙坪建设成为高效农业区、综合经济区;让龙坪成为集农业、企业、集市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乡村;充分运用桃花源、花岩溪旅游门户的优势,着力打造龙坪旅游经济。相信不久的将来,龙坪村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的风景线。
桃源县漳江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