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5 17:44:14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党建》杂志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4.2万家,外来务工人员40多万,其中农民工党员1800多名。去年以来,金水区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农民 党员的特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推行集亲情服务、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于一体的党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融党员服务管理平台、组织设置新模式于一体的“红色家园”,建立流出、流入地双向互动的共管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背景起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融合,特别是“两新”组织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方式呈再多样化。然而,与这些变化相比,当前流动党员是民主权利难以保障,作用难以发挥。尤其是大量政治信仰日趋迷茫的农村外出务工中青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成为当前农民工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金水区通过把支部建在“楼场店团”(商务楼宇、市场商场、酒店门店、社会团体)、开展党员诚信经营评比、设立“党员示范岗”等措施,就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办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如何从更深层次建立一套长效机制,调动农民工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的积极性,激发流动人员向党组织靠拢的内在动力,才是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此,金水区组织专门力量,通过随机抽样、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从理想信念、教育管理、活动情况能以及组织关系接转待方面对辖区1000多农民工党员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组织服务意识不强,党员权利义务不对等。许多党员认为,现在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一味强调党员奉献,而党员应有的民主权利却难以保障,自身的困难无处解决,对其服务关心更无从谈起,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二是组织设置模式滞后,管理措施不多。许多党员反映,他们想回“家”无组织。想活动无场所,即使参加一些党内活动,也因形式单调、内容单一而失去兴趣,致命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愿接受党的教育。尤其是在组织关系接转和《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方面,十分繁琐,过于麻烦。一些党员打趣地说:“兜里揣着活动证,外出务工无处用;权利服务不提供,叫谁奉献谁不应”。三是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出现“真空”。当前,大量的农村外出务工中的青年,因长年务工在外,很少接近党组织的培养熏陶,政治信仰日趋迷茫,对党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两新”组织中党员与从业人员比例失调、农村党员队伍断层的现象。
基本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金水区 以推行党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以构建“红色家园”为平台,以健全双向互动共管机制为保障,切实加强了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坚持服务先行,在亲情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针对农民工党员反映的对其服务关心少、《流动党员活动证》难以发挥作用的实际,金水区挥动建立的由党员智能管理卡、感应器和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的党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依托这一系统,对党员实施亲情服务、跟踪教育和全程监督,实现了党员责、权、利相统一,服务、教育、管理“一卡通”。智能管理卡如同党员身份证,记录党员的流出地、 参加活动和积分情况等内容,通过感应器进行储存、识别和查询。管理软件是这一系统的中枢,由登记、查询等五个子系统组成。他们根据党员活动内容、奉献多少等设置了相应的分值。党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时间和居住地,有选择地参加党组织活动,并且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量化为积分。党组织根据党员的积分多少,为其免费提供技能南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岗位、赠送党报党刊等六个不同级别的服务。在搞好报务的同时,金水区还把保障农民工党员的民主权利放在突出位置,推选一批优秀外来务工党员产旁听市区人大会、政协会,代表外来务工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全区为农民工党员发放党员智能管理卡1600张,吸引800多党员主动亮出身份。许多农民工党员把智能管理卡形象地比喻为“得益卡”、“连心卡”、“光荣卡”。来自信的农民工蔡得林高兴地说:“一卡在手,党在心中,有了温暖,解了忧愁。”
改进管理方式,搭建活动平台,在学习活动中加强教育管理。针对农民工党员反映强烈的“无组织、无场所、无活动质量”的问题,金水区充分整合辖区资源,通过单独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联合驻区单位建等形式,在全区建设了一批“红色家园”,主要包括党员活动室、党员谈心室、党建读物阅览室、党员培训中心和服务中心,呈网络状辐射到每个街道社区,使农民工党员不出千米都能找到党组织,找到学习活动的场所,真正成了党员的温馨家园、“两新”党组织的孕育地、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依托“红色家园”,以地域为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组织设置模式,适应了以灵活性、多变性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是,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由“红色家园”进行党员代管,并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帮助其尽快成立党组织。截到目前,“红色家园”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0期,在农民工党员“白天忙、晚上闲”的特点,以“业余、小型、灵活”为原则,实行“红色家园”全天候开放。根据农民工党员的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举办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确保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到“红色家园”参加学习活动,接受党的教育。同时,还成立了电脑维修、法律咨询。医疗巡诊、治安巡逻等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增强农民工党员的归属感和光荣感,树立在群众的良好形象。
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有机衔接,在双向互动中加强教育管理。在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中,金水区没有“单打一”,而是主动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并建立健全了以“教育管理协议化、作息交流网络化、联席会议定期化”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动共管机制。首先,金水区向省内130多个县(市)区和浙江、福建等组织部门发出了公开信,签订了《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管理职责,落实了管理责任。其次,金水区定期与党员出地进行信息互换,使双方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信息。其中,与南阳桐县驻郑办事处加强联系,通过党员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形成了管理农民工党员的良好局面。其三,金水区还定期与有关县(市)区委组织总站召开联席会,就农民工党员教育工作进行协商、解决问题。双向互动机制的有效运行,构建了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和双向互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初步成效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供亲情服务,使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提供的贴心服务,满足了农民工党员利益多元公的需求,尤其是通过市场化运作,为500名就医困难的农民工党员每人发放了价值千元的爱心医辽卡,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依托“红色家园”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解决了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难以覆盖互每个党员的问题,方便了党员学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截到目前,2600名外来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形成了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合力。通过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双向互动共管机制,使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都能全面掌握农民工党员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农民工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处于党组织的服务管理之中,较好解决了“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住、两地衔接不到住管不好”的问题,实现了管理不断档、教育不断线、服务不部断。
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深入开展“亮身份、树形象、葆先进”;“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党员爱岗敬业、用心服务的热情,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