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入党先过群众关
发布时间:2008-07-23 09:05:11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互联网
-
要想入党,先当优秀村民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乡上李村58岁的村民崔瑞虎,20岁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在村里当过民兵营长、保管员,还当了6年村委主任,由于与支部班子某些成员没处理好关系,直到村委主任卸任,“小崔”变成了“老崔”仍没能入党。新机制实行后,崔瑞虎以自己的人品和多年的工作实绩,被群众高票推选为优秀村民,直到2006年被发展成预备党员,用了38年才圆了他加入党组织的梦。说起整个过程,老崔是百感交集:“多亏了这个新机制,要不然我追求了一生的愿望要成遗憾了。”
谈到这个话题,郭河村村民宋庚丑说:“发展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从优秀村民中产生。入党先由群众把关,再不像以前那样由少数人说了算,这办法好!”
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党支部书记崔小满说:“新机制比以往的老办法更加民主了,不光表现在党外的群众推荐,还表现在党内的支部票决上。以前是举手表决,能力差也罢,碍于人情也罢,都不好意思不举手。现在无记名投票,要求入党的人怎么样,党员心里有数,不同意就可以不选他,更能体现真实意愿。”
“新机制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阳光作业’,公开透明。因为推荐优秀村民、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要公示,接受为预备党员以及转为正式党员也要公示。”高平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贾晓敏进一步举例说明:南城办事处下玉井村的村委主任,被推选为优秀村民并被确定为培养对象,知情群众举报其计划生育超生,市委组织部和办事处党委核实后取消了他的入党资格。一剂良药,治“论资排辈”
类似论资排辈、党员老化的弊病,在晋城市过去的农村党员发展中不是个例。有的支部书记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发展党员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关系、个人的喜好,“举亲不举贤”,导致“近亲繁殖”;有的支书担心群众基础好的人,有胆识有能力的人入了党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和位置,宁可几年、十几年不发展一个,也不让自己不放心的人或能力比自己高的人加入党组织,从而造成了党员的自身素质低,群众满意度不高,公信度不高。
而新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
高平市原村乡炉沟村是一个仅有6名党员的小村,5名党员在55岁以上,都当过支书,连续多年被列为后进支部村。乡党委曾多次要求村里发展新党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展。去年,村委主任上任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被推荐为优秀村民、发展对象,7月份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沁水县嘉丰镇党委书记赵志刚对此深有感触:农村工作最重要也最难的是选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而过去一大批群众信任的、年轻的、有水平的能人被挡在了党的门外。现在情况变了。新机制是论资排辈、人情化、“近亲繁殖”、老龄化等旧弊病的“克星”,它的推行,扩大了党组织选人的视野,使许多致富能力较强、群众认可的农村优秀青年和乡土骨干人才脱颖而出,为农村村级班子建设蓄起了源头活水。门槛提高,换来新天地
采访中,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以前一些素质较高的村民不积极入党,过去发展的一些党员群众认为不是最优秀的。现在村民对党员的地位有了新认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争先入党的气氛更浓烈了。因为经过群众推荐入党,门槛提高了,新党员的素质提高了,新党员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了群众心目中可亲可敬的人和学习的榜样,群众赞誉道:“能入了党的人都不简单。”
晋城市实施新机制近三年来,已发展农村新党员4151名,其中35岁以下的2461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583名,有一技之长的各类技术能手和乡土人才1936名,分别比三年前提高了1.38%、2.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