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05 00:00:00 访问次数: 县委基层办 信息来源:县委基层办
今年以来,桃源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通过推行县、乡、企、村“三联一带”工作法,构建了三级联责、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为桃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形成城乡共建合力。在全县推行党建联系点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一个乡镇,每个乡镇干部联一个村(居),全县39个乡镇363个村(居)做到乡乡有县级领导联系、村村有乡镇干部包保,努力构建上下联动、责任连带、共谋发展的良性运转机制。联点领导做到“四带”,即带一个发展规划、带一个发展项目、带一项实用技术、带一定发展资金,促进对口乡镇、村实现“三个变化”,即组织建设有新变化、经济发展有新变化、干群素质有新变化。活动开展以来,402名联点领导共为对口乡、村争取发展、重建资金4800万元,引进各类项目547个,推广新技术122项,整顿、建强基层党组织31个,确保城乡共建的合力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张。
县直单位联点帮困,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新农村点村建设工作,采取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机关支部对口联系、党员“一对一”帮困等方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组织共抓。开展“双争创五好,共建新农村”、“党员联户帮带”、“我为党旗添光彩”“庆七一大走访、大慰问、大调研”等活动,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党员在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发展共谋。整合县直机关党组织人才、资金、信息、政策、项目等资源,通过“五送”下乡:即送政策、送项目、送科技、送医卫、送农资,“三个一批”工程:即一批捐款捐物到户、一批专技干部下地、一批重大项目进村,支持农村发展,切实服务民生。阵地共建。发挥机关、学校党组织文化、宣传优势,指导村级规范阵地建设,成立“村级便民服务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作队共为点村筹集发展资金7800万元,转移培训就业1100人次,完成道路整修硬化89.5公里,整治水库堰塘320口,硬化渠道121公里,新建沼气池376口中,完成13个村的农网改造及有线电视入户工程等,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公司企业联村带户,构建互惠双赢机制。全县8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将党建资源和经济资源向社会辐射,通过企业带民富、村民保企安,达到互惠双赢,推动城乡统筹共建。企业联村带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牛车河乡真龙桥村鲁胡子辣酱责任有限公司,主动承担起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发展村级社会事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并将产业带富的链条向周边的龙凤山村、龟龙山村延伸,打造了企业帮带、“三龙”腾飞的佳话。群众心系企业,维护企业发展环境。陬市镇高湾村是科辉墙材、磊鑫科技等近十家企业的落户地,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创优质环境、助企业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企业扩规经营献计献策,处理矛盾纠纷,融洽企群关系,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努力营造了“互帮互助、荣辱与共、携手共进”的发展氛围。
上下结合人才带动,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坚持“上派”与“下培”相结合,形成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先后推荐213名在职村干部、56名年轻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在职教育培训并取得了大专文凭,培训费用由县财政、后盾单位、村党组织各负担三分之一,目前取得文凭的对象80%的已进入村主干岗位,29名当选为柑桔、茶叶、养鸡等协会组织负责人,真正构建起梯次衔接、科学更替的班子运转机制,增强了村党组织的“造血”功能。实施村级后备干部“234工程”。采取定期培训、定岗培养、定人帮带等方式,全县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2000名,其他村干部后备人选3000名,建党积极分子人选4000名,建立素质较高、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体系,扭转村干部后继乏人的局面,在今年村党组织换届中,“234工程”后备人选中有131人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占新进班子总人数的95.8%。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今年的村党组织换届中,全县共选派了62名政治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县直机关曾任乡镇党委书记的退线(休)干部、站所负责人到后进村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组织程序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从村级班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收致富、和谐新村创建等方面进行帮带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