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5-26 09:41:54 访问次数: 干部二组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时指出,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总书记的这一鲜明的论述,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干部队伍存在的浮躁不实之风的批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深远意义,为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确立了标尺。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扎扎实实地干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树立谋大局、谋长远的科学发展新理念
我们看待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当时表面反映的“数字”,或仅仅看在任时的成绩。干部的政绩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随着干部交流和调整力度的加大,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绩,有时会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有的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超越当时当地现有的基础条件,热衷于追求“政绩工程”,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追求当前政绩的短期行为,带来了经济效益的递减、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有的地方因此几年恢复不了元气。因此,讲政绩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谋大局、谋长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确立长远的发展思路。一方领导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显性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的效应就会逐步显示,老百姓会更加受益,我们应该大力倡导这样的“隐性政绩”。
二、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形成用科学政绩观选人用人的选拔任用机制
政绩是新时期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衡量一名干部的政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评价干部,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目前,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但不事张扬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在领导面前极尽逢迎能事的人,如果不用科学的政绩观选人用人,就有可能让极少数作风不实之人有可乘之机,从而贻误党的事业,损害人民的利益。解决的办法是要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能否坚持科学发展,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要求:“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用科学政绩观选人用人,就是让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成为一种引领干部求真务实的导向,不让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干部吃亏, 把那些对待发展有信心,考虑发展有思路,推动发展有办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相反,对某些急功近利、甚至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当成捞取“政治资本”手段的干部,不让其在党内有发展空间。努力营造科学、民主,公道公正的选人用人氛围。
三、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些干部政绩观被扭曲,以GDP论英雄在一些地方还有市场;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不管项目是否高能耗,是否有污染,招来就行。要纠正这些错误观念,一个重要举措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引导到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从上至少严格控制各种形式的升级、达标评比活动,大力提倡务实求真之风。抓住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这个关键,要根据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阐述,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对以往的干部评价体系加以调整完善,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一是建立综合考核的量化评分系统。政绩考核要有相对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多重社会目标;二是建立政绩考核的专业评估制度;三是扩大社会参与度的社会评价方法;四是建立问责制的长效机制。凡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对领导干部实行层层问责,并形成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个领导的实绩如何,一个单位的基础打得牢不牢,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客观而言,领导干部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有可能被误解为“不干事”、“不出成效”,甚至会被误解为没能力。但是,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切切实实是围绕着“打基础、利长远”进行谋划布局的,心底无私、问心无愧,决策的过程也做到了民主公开,必定会得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