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9 07:58:43 访问次数: 干部二组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中共桃源县委组织部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县域面积4458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826个行政村,总人口97.39万,其中农业人口83.02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桃源县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县”的指导思想,狠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农村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村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到2005年底,桃源县现有农村各类人才25967人。其中乡镇党政领导人才307人,农村科技人才562人,农村中小学教师6091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72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81人,农村实用人才17054人。全县农村各类人才队伍中,获得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10735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354人,获得中级职称的4621人,获得初级职称的5760人。
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着眼于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狠抓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一是建强组织机构引领农村人才开发。桃源县一直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主要抓手,并成立了桃源县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依托活动载体促进农村人才开发。近几年来,为了加速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农村人才队伍的壮大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桃源县积极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先后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联户带创奔小康”、“乡村夜话”和“农村实用技术大联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成效显著。三是坚持办点示范带动农村人才开发。办点示范带动是桃源县盘活农村人才存量,做大农村人才增量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办点示范上,桃源县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首先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桃源县结合农村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后共培育出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范户1247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桃源县按照“区分类别、合理布局”的原则,挂牌建立了5个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并很好地发挥了基地的作用,发展壮大了农村人才队伍。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目前,桃源县共有各类农村科技协会128个,农村科技协会主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坚持“技术共享,资金互助,集中管理,规模发展,统一营销”的发展模式,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
(二)着眼于提升素质、增强技能,狠抓了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素质为本,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一是借助基地定点培训。桃源县借助5个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培训。仅2005年,先后组织4000多名农村各类人才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并请相关专家现场进行技术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人才的实用技能。二是组建讲师团流动培训。桃源县聘请了56名涉农的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流动讲师团”,分种养、加工和营销三个专业授课组,到农村进行流动授课。2005年,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讲座45期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三是赠送技术资料自我培训。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素质和实用技能,2005年,桃源县免费向农村实用人才赠送《农村实用新技术》、《庭院经济手册》等乡土实用技术教材7000多册,赠送活页技术资料30000余份。
(三)着眼于稳定队伍、激发潜能,狠抓了农村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人才不在于所有,关键在于所用。为此,桃源县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农村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是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对农村人才实行动态服务、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业绩较突出的农村人才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利于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自1995年开始,桃源县就着手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审工作,致力于提升农村人才的层次水平,使他们成为一支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县共为1680名农村人才评定了职称。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使用机制。自97年以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共公开选拔了100名优秀农村人才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队队员,对其中特别优秀的选拔进乡村领导班子,有部分同志现在已经走上乡镇主要领导岗位。同时,先后启用了1200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农村人才在乡镇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吸纳了200多名农村优秀年青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
二、我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素质不强。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桃源县农村各类人才总量仅占农村人口总量的3.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仍然偏少。在农村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7.1%,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1.4%。
2、年龄老化,结构不优。(1)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从桃源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来看,30岁以下的仅占7.6%,31-40岁的占29.4%,41-50岁的占46.8%,51岁以上的占16.2%。绝大多数的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年龄偏大,思想偏于保守,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2)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桃源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停留于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的行业上的占84.9%,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人才仅占15.1%。(3)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就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源配置来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分布很不均衡。特别是随着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差异,出现县内优秀人才由农村偏远地区向城镇集中的现象,使得边远山区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明显落后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和平区,导致了全县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
3、流失严重,引进困难。由于桃源地处内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无论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就业机会都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进优秀人才,难度很大。
4、技术保守,影响力小。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很大部分的农村专业人才受“卖山、卖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饿死师傅”等本位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技术上保守,缺乏规模发展的观念,从而影响农村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真正起带动作用的农村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导致了整个农村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缺乏普及性。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各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织的工作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分散的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要形成县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性指导,加强对农村人才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人才解决一些生产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农村人才要抓住能力建设这个核心,促进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效能提升。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还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通过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农村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互帮互助,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