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9 00:00:00 访问次数: 李伟 信息来源:干部二室
桃源县共有总人口97.3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近几年来,该县立足县情,创新理念,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2174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6%。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引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注重实效,狠抓培训,始终把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当作一件要事来抓。
一是讲求培训方法。充分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聘请粮、棉、油、畜牧水产、水果、茶叶、蔬菜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采取天网(远程教育)与地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课堂讲学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传授实用技术与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近三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30期,直接培训农民2万人次,间接培训农民12万人次。目前,全县85%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和专业大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8000多人领取了《绿色证书》。
二是突出培训重点。紧密结合桃源县情,大力培训开发适合桃源产业特色的“四类人才”:一类是种植专业型实用人才;二类是养殖专业型实用人才;三类是加工营销型实用人才;四类是经营管理型人才。针对性重点培训使得“四类”人才的总量持续增加,到今年上半年止,仅养殖专业型实用人才就达到了1100多人。通过培训,人才的成长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近几年为县域民营企业培训的40多名经营管理型人才都已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三是强化培训考核。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纳入了对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范围,尤其是对乡镇量化了任务指标,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要求各乡镇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抓,并实行工作考核奖惩。
创新方法,规范管理,始终把对农村实用人才优质服务当作一件实事来抓
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动态服务。在全县选拔了170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分县、乡、村建立起三级人才信息库。与此同时,还在39个乡镇和100多家骨干民营企业中聘请了200多名人才信息员,委托他们对当地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业绩较突出的实用人才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利于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服务。
二是主动“授衔”,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评审范围。自1995年开始,该县就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审工作。通过评审定级,大大提升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使他们成为全县一支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到今年8月份为止,共为168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职称。特别是漆河镇农民姚中奎通过自学成长,创办了“常德市桃仙园林有限公司”,注册资产500万元,年创利税100多万元,成为全县农村骨干民营企业之一。1995年,县里破格为他申报园林工程师职称,2004又积极为他申报评审高级农民技师职称,并获得通过,成为全省农民高级职称第一人。
三是建立专业协会,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管理。全县以建立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家下乡为农村实用人才举办技术讲座,给农村协会会员上技术辅导课,增强了协会组织的联谊、交流、互助、提高等作用,使众多实用人才集聚到协会组织中来,实现了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
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始终把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当作一件硬事来抓
一是优先启用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自1997年以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共公开选拔了100名优秀农村青年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队队员;先后启用了1200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泥腿杆”在乡镇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先后吸纳了400多名农村优秀年青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了21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
二是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给予最大的优惠政策。对在农村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为他们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近几年来,共为250多名在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破格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同时,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县科技、工商、税务、银行、国土等部门整体联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有关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支持。
三是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奖励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专门的大会,对在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科技项目引进以及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进行评选和大张旗鼓的表彰活动。特别是在近几年,对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和科技项目引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5名农民企业家,一次性分别给予了5万元现金重奖。2006年,还召开了县乡村优秀实用人才评选表彰大会,对近几年涌现出的40名实用人才披红戴花,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