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栏目 > 组工文化 > 自身建设

赋予新时期组织工

发布时间:2009-09-04 10:17:21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组织部门曾经具有相当程度的话语权,被赋予推进工作强有力的手段和能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体制改革的不断转轨,政治关系、权力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组织工作面临着空间遭受挤压、职能逐渐弱化、链条严重松散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组织工作手段方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导致组织工作“话语权”的缺失,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公信力下降、生动性创造力衰减。

      权力的影响力决定于权力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分配能力。对组织部门权力资源的重新审视,首先是如何重新拾回“话语权”,进而巩固和扩大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力。通过反复研究基层组织现状和群众的意愿,我们得出一个初步结论: 新时期组织工作生动“话语权”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它必须是以组织工作的党员、干部、人才视角进入,而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职能和措施出现,凝聚政治核心,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打造基层组织工作“地标型”的建筑。

      对基层组织要有“影响力”

      “影响力”就是说话有份量,有威信。我们要在基层组织中树立组织工作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像经营产业那样来经营基层组织工作的“品牌”,由过去的“贴牌”变为自主品牌。

      在下基层中,我们了解到,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建脱离基层实际,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基层群众对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需求,对组织部门也有一定的企盼。但各个部门职能存在着不确定性。在众多的部门中,组织部门职能如不加以拓展和更新,就会沦为表决、填表的机器,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代名词。组织部门作为最具活力的政治资源,首先要依据群众的需求,然后看我们拥有哪些资源,整合起来,从基层组织的角度进入,洞察基层细胞的运行矛盾和问题,把握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一线完成群众的需要,展示组织部门的理念,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如针对基层党员群众政权意识、信仰意识淡化,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学习实践活动,在早期革命活动家袁书堂的家乡建起了袁书堂纪念馆,陈列袁书堂烈士及革命家族事迹,及时推出红色品牌,作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全省第二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中,依托春雨果品苗木专业合作社,从过去“贴牌”建立党支部到通过整合农业、科技部门力量,对新农村机制体制、产权模式进行了探讨,使基地实现了农村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层组织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木版年画传人陈义文老人的名义命名陈义文巷,整合劳动、文化、城管、计生、社会保障等部门开展“四名工程”(名人、名品、名巷、名街)创建,探索出了“3+2”社区党建工作法,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和社区党建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选派2名改非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建特派员,工作经费由市管党费留存部分中列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当智囊参谋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组织工作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组织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对选人用人要有“甄别力”

      长期以来,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工作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内部循环、习惯在封闭的圈子里抓工作,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干部工作只对党委负责,导致在社会和群众心中产生组织部门是“特权”部门的代名词,基层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程序、标准不相信,公信度低,干部任用一度陷入死胡同。由于与中心工作的脱离,导致在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专班调配中,没有了组织部门对干部任免、资源配置权的声音。干部的调配几乎由分管领导、相关职能单位说了算,这与组织部门的程序、原则是相违背的,不利于组织部门自身制度建设,不便于干部科学评价体系建设。基层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评价权几近“失语”,逐渐丧失了发言权和否决权。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市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实行组织工作一线工作法,让组织工作在一线“生根”。由组织部门派专人全程参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参与招商引资一线、城市建设一线、信访稳定一线、新农村建设一线、社区建设一线,并做好跟踪服务,在一线发现、识别、考察、提拔干部。让干部在一线考察、组织在一线健全、监督在一线完成、人才在一线发现,建立组织工作一线工作机制,形成干部一线考核评价体系。全市先后在重点工程一线提拔了35名干部,在招商一线提拔重用了12名干部,有效发挥了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甄别力和评价权。

      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也是基于这一考虑。中央决定用5年时间选派10万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绝不只是鼓励他们创造财富,成就10万个创业典型和未来富翁那么简单的问题。年轻干部缺少的不是文化和理论功底,缺少的是基层工作经历和对群众、对农村真挚而朴素的情感。对他们的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加强致富引领外,还要着重解决他们世界观、方法论和群众立场、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说到底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们开办“1+ X组工讲坛”, 以部机关干部为主,邀请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 为他们搭建提升素质、交流经验的平台。并开辟实践课堂,先后安排46人到全市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一线接受砺炼,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对领军人物要有“掌控力”

      我常常在想:组织部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能自成体系,它与经济社会最紧密的联系应该是人才工作。组织工作从人才视角契入,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将使组织工作的全部职能充分发挥,打开的将是一片新天地。只有服务人才,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才会更加直接,领域更加宽泛,推动更加有力。

      在一次走访慰问活动中,我市的重点企业领军人物——“奥星粮油”总经理梁红星不经意间谈到子女就学问题,组织部当场表态帮助解决。经协调,把他的子女安排到一所重点高中入学。这件事不由使我想到,我们虽然不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同样可以通过服务企业主,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随即,我们开展了“关注发展、关注未来”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子女暑期社会考察活动,解除优秀人才子女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对领军人物的管理,重在引领,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组织部门只有把以优秀的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团队汇集在党内或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有效地加以教育、影响和感召,使他们作用最大化,才能从战略高度实现党对领军人物的掌控力。今年“七一”前夕,我市打破常规,吸纳了文化、经济、技术领域的3位“领军人物”即 82岁的优秀技能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南派”木版年画传人陈义文;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湖北奥星粮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红星;湖北省5家重点合作社之一的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少东宣誓入党,在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前不久的全市第二届优秀人才颁奖会上,他们表示,永远跟党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