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16 08:37:36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村干部是主心骨。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和发展氛围。在广洋湖镇蒯家村的调研,让我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蒯家村当初也是个“问题村”,村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集体发包款收不上来,村民经常上访。2007年,村里的新班子上任,蒯家村才改变了模样,处处呈现出新农村和谐景象。我7 月底去调研时,看到的是平整通达的水泥路,随风摇曳的杨柳,鹅鸭嬉戏的河塘,和三三两两地纳凉聊天的村民。
那天,我们早早下了车,随机地与村民们攀谈。有些不明就里的村民,以为“组织部长”来,就是要调动村里的干部,毫不掩饰地夸起了村里的好支书、好班子。有的说,这里村干部好,应当提拔重用;有的则要求我们不要把现任村干部调走。
说实话,比这里富裕的村子走了不少,看了不少,但像这样让我特别振奋的情景还真不多见。
村民告诉我,他们之所以如此拥护村干部,就是觉得自己现在真正成了村里的“主人”。以前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村民们基本不知情,眼看着村里100多万的发包收入被长年拖欠,却只能干着急。新任支书陈鸣军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头逐一上门“讨账”,其间被骂过、吓过、打过,就是没怕过、避过、退过,没日没夜干了一个多月,终于追回了全部欠款,更赢得了群众刮目相看。接着,村两委又自戴“紧箍咒”,出台村干部“日志、周结算、月述职”、“一岗双责”、“勤政廉政管理规范”等工作制度,并向全村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陈鸣军说,村干部凭着一颗“公心”干事,靠着“要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在村里树立了威信,接着,他又琢磨如何调动全体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去年,在村党支部建议下,依法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形成了村两委负责规划、执行,党群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表决,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村务、财务监督的工作格局,继而又连续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两委扩大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在村民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下,讨论通过了村级资源发包、工程建设、规费收缴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我接过他的话说:“是啊,新形势下,农民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发,行使民主权利的诉求愈发强烈。这是一把“双刃剑”。实践证明,村干部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得道多助,否则,即便是干好事,群众不愿意也绝做不成,甚至激发矛盾。当然,让“农民自己管自己”固然是好,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经过党组织开展工作,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
在交谈中,有两个例子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是过去村干部要花很大精力,挨家挨户“上门收钱”,每到那时村民见了村干部就躲;现在村干部不用上一家门,村民主动到村部办理上缴。二是过去村里每逢修路造桥之类的大事,总会遇到诸多反对,即使办了村干部也难逃“捞好处”的质疑;现在村里主张改水改厕、亮化绿化和文化建设,得到村民代表全票赞成,村民监督委员会和理财小组的全程介入,不仅让质疑声消失无踪,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还一致要求给村干部加工资。
党组织赢得了民心,党员个人也不甘落后。老党员杨仁山,主动把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传授给村民,使很多人拥有了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致富项目;老支书王国正,带领一帮老党员,数年如一日参与村里的矛盾调处工作;党员王国汉,带头拆掉了花两万多元新建在河道边上的储物间……
蒯家村的变迁,让我联想起最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强调要在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实践科学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足无疑是必要内容,但绝不应该以经济发展“一俊遮百丑”。建立和谐、紧密的党群关系,应是题中之义,打造一支能力素质过硬、擅做群众工作的村干部队伍,则是关键所在。蒯家村的例子启发我,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我们需要一大批能把工作核心聚焦在强化党的领导上,工作中心放置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为民服务上的“三心型”村干部。围绕这个目标来定制度、树典型、抓落实,是基层组织建设之当前要务,更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