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服务中提升组织工作执行力
发布时间:2008-07-23 08:43:57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互联网
-
执行力是组织工作的生命力。党的组织工作只有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而服务,才能体现执行力,保持生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体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要通过解放思想、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组织工作领会力、计划力、创新力、问责力,精心打造组织工作执行力。
在解放思想中提升组织工作领会力
领会力是打造组织工作执行力的前提。对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各级组工干部首先要有领会力。领会力的强弱关系执行长远、关系到执行成效。与上级精神、决策保持高度一致,能否理解吃透和正确诠释上级精神,解放思想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提升组织工作领会力。
一是要冲破“萧规曹随”的思维定势,做到理解政策不僵化。组工干部在大是大非上、方针政策上、立场方向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但如果把一些沿习多年的习惯、约定束成的做法当作原则,不免产生理解政策、领会上级精神的片面性,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看不到发展变化或不适应发展变化,思想就会凝固。水凝固而不流,物僵化而不生。我们应当以服务全局的眼光认识、理解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要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做到讲求程序不教条。凡事都有程序,但程序是为工作服务的,组织工作讲程序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有序、更有效、更快捷。但现在组织工作的有些方面层次过繁,环节过僵,致使情况再急也得按部就班,事情再大也得碎步慢挪,结果,事情变慢了,简事变繁了,易事变难了。实践证明,程序一旦成了教条,就会变成一种障碍。因此,在组织工作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决不能因小失大,因过程而害结果。
三是要撕开自我封闭的神秘面纱,做到领会精神不刻板。历来,组织工作的特殊性、保密性、原则性为组织部门抹上了诸多神秘色彩。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推进党务公开,认真领会这一精神,就要主动撕开组织部门的神秘面纱,积极建立和完善组织工作适度公开的制度,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干部的选拔、使用中来,变干部任用“暗箱操作”为“阳光选任”,以公开求公正,以透明破神秘,顺应时代要求,准确领会、贯彻中央和上级精神。
在缜密调研中提升组织工作计划力
计划力是打造组织工作执行力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组织工作者要把决策变成具体执行的计划,就需要具备计划的能力,对采取行动的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付诸实施。正确的计划来源于对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是立足前瞻性问题的调研,把握计划的针对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必须正确把握组织工作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关系全局的前瞻性问题,更应该超前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党的建设规律和组织工作规律、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工作计划。比如科学发展观,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市委“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任务,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出现的可能影响组织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组织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全局的苗头性问题,都需要认真开展调研,从而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科学谋划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立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把握计划的实效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热点问题开展调研,认真审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冷静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抓住社会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关键问题的思路,整理、修正解决关键问题的工作计划,以关键问题的破解带动一般性问题的解决。
三是立足典型经验的调研,把握计划的可操作性。善于应用典型经验去教育引导群众,推动面上工作,这是推进组织工作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创造了一些宝贵经验,如党员“安家工程”、“素质工程”等,分类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及非公党建“红领计划”、企业“百千万人才”开发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三推”计划等等,这些经验是基层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的结晶。作为组工干部,一定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跟踪调查研究,从中提炼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纳入工作计划,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在优化服务中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
创新力是打造组织工作执行力的关键。组织工作创新力是指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实现组织工作的新突破。组织工作是服务性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优化服务中不断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
一是围绕工业强市目标优化服务。一方面紧紧围绕市委“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切实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百千万”人才开发工程,创新人才选育、引进、激励机制,在全市培养造就100名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1000名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10000名具备熟练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的企业技能人才,为“优先发展工业”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针对非公企业党务人才数量不足、力量不够的问题,创新实施非公党建“红领计划”,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强化干部组织观念、服务意识,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号召全市各级党员干部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服务。在选配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上,组织部门要加强村级组织换届的指导和引导,把具有创富带富能力的党员和乡风文明中心户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在发展富民产业上,整合各部门力量,围绕“林果、牲猪、蔬菜”三大产业,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上,结合全市乡风文明“一户三化”活动,把乡风文明中心户的培养、选拔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布局,实行“三推”,系统培育,即推荐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担任乡风文明中心户,推荐优秀乡风文明中心户加入党组织,推荐优秀乡风文明中心户党员竞选村干部,构建起农村实用人才、乡风文明中心户、党员干部“培养链”。
三是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优化服务。多年来,在改革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在加强社区党建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对乡镇站所改革、企业改制、公务员登记遗留问题、退职村干部待遇落实等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多观察、细思考、早处置,确保超前化解;要严格坚持政策,对改革政策的落实要缜密考虑、认真研究、稳妥推进,确保不出纰漏;要主动迎难而上,对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要强化责任,主动深入,及时化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科学考评中提升组织工作问责力
问责力是打造组织工作执行力的保证。问责力是依据对组织工作效能评估结果而实行问责的能力。提升组织工作问责力是对党务、组工干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是组织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立责任体系,明确组织工作任务。进一步确立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做到“三同步”:即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党建工作任务和经济工作任务一起部署,同步推进;党建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统一检查,同步考核。
二是建立考评体系,提高组织工作绩效。根据每年组织工作重点和特色创建活动,制定干部、人才、组织方面系统的、科学的考评体系,量化分值,规范考评程序,严格考评条件,强化考评的引导促进作用。优化督查工作机制,落实常抓不懈的工作措施,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专项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使党建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落实,促进组织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
三是完善问责制度,提升组织工作问责力。按照权责统一、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组织工作问责制度,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部门。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问责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要重点对阻碍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对象实行问责,对干部用人不正之风实行问责,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力的人员实行问责,从整体上提升组织工作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