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组织部门更要带头解放思想
发布时间:2008-08-05 08:49:00 访问次数: 山东省惠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宝亮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突出要求,在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的“四个坚定不移”中居于首要地位。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担负着为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的组织部门,更需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带头解放思想是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是我们党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改革和发展而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制定并实施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改革规划,才能及时有效地研究并解决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根本改变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
回顾我们惠民改革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都必定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也必将会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县委明确提出了“决战十一五,打赢翻身仗,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二方阵”的目标,并把解放思想确定为今后工作需要把握的六项基本原则之一。全县上下奋发图强、务实创新,经济社会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4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4%,人均GDP由2003年的7648元提高到2007年的14297元。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欠账太多,欠发达仍然是惠民最大的县情和实际,与先进县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数字上,但根本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于思路上的差距、在于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差距。观念新、思路清、方向明,事业才能发展。思路的创新来源于思想的解放。近年来,我们组织部门牢固树立“组织工作能出生产力”的新观念,立足惠民欠发达的实际,把组织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围绕全县的中心任务,找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打破原来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带头解放思想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我们立足惠民欠发达的实际,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创新思路选用既思想解放又老实肯干的干部。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除去自然、历史、交通、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实践证明,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事业发展。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宽选人用人的途径,做到以实绩用干部、以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注重选拔那些思想解放能带领事业发展的干部,任用那些公信度、忠诚度高的干部,格外关注那些在基层和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真正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苦干的干部不苦熬,实干的干部得实惠”。2006年以来,先后有47名基层一线干部被选拔到县直部门任职,31名参与县、乡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年轻同志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8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全社会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了科学发展上,把那些思想解放、真正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人才聚集到了全县各项事业建设上。二是创新思路建立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欠发达,对干部的综合考核既不完善也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全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干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去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惠民县关于进行干部干事创业实绩考核的办法》,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用辩证的观点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结合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群众评价意见等内容,综合考核评价干部。注重加强了经常性考察,把经常性考察与干部任前考察结合起来。通过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了对干部的日常了解,使任前考察情况与日常了解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通过科学考察,把领导干部引向创造有效政绩的轨道,营造了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创新思路切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欠发达,造成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导致工作上的碌碌无为,无所创新。针对以上状况,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着重在解放干部思想、更新干部观念,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通过整合县乡党校等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构建县乡村三级互动的立体化、交叉式教育培训新格局。今年,我们以解放思想为主题、以“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为依托,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确定培训专题,加强重点培训,多次邀请高校教授和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惠举办高层次专题讲座。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与山东大学、中华女子学院、苏州市委党校等名牌高校、党校的联系与合作力度,建立了县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了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等。通过大规模教育培训,解决了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思路不新、思想僵化等问题。
带头解放思想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基层既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由于经济欠发达,基层党组织设置仍然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党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建立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健康发展的新机制,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同频共振”。一是创新思路稳妥推进“大村庄制”改革。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而当前欠发达地区村小、村散、村穷的现状正成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桎梏。去年以来,我们惠民县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在姜楼镇、大年陈乡实行了“大村庄制”改革,打破了原来行政村聚居的旧有形式,通过村庄合并实现了农村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村均规模由原来的300~500人,增加到1000人左右,村干部职数被精简、办公成本被节约,一批致富能人走上村“两委”班子,农业产业化逐步被推行,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在麻店镇实行了“联村支部”改革,坚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走共同发展的路子。今后,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村庄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创新思路按经济活动方式设置基层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型组织也逐渐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何对这些组织进行进一步规范,也是组织部门应该正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县形成了绳网加工、棉花制种、桑蚕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这些产业也网络了一定数量的党员。于是,我们顺势而为,根据产业布局的特点,把农村基层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行业链上,探索实施了“支部+基地”、“协会+支部+基地”、“公司+支部+基地”的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创建一批“先锋基地”,使其成为农村党员人才的集聚地、服务“三农”的联络地和党建经济双赢的示范地。即依托农业产业链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设置突破地缘限制,与党员的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并通过做强产业型党组织,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是创新思路扎实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动力所在。之所以欠发达地区有些基层干部长期无所作为,主要是在农村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思想老化,观念陈旧,既没有想过应该做什么,也没有能力去做。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健全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入手,大面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生产基地、产业协会等载体,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积极探索村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根据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特点,将全县划分成林果、食用菌、棉花、桑蚕等8大特色产业片区,结合基层实际,经常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下乡支农,现场教学,分片培训;同时,在孙武、姜楼、大年陈等农业相对发达的乡镇,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分期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基地进行观摩学习;不定期,组织村干部到潍坊、青岛等地考察培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多种手段,解放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提升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带头解放思想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思想的解放首先来源于知识的不断更新。由于长期欠发达,致使组工干部习惯沿用传统思想、经验思维观察事物,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遇事先看过去是怎么办的。为破解这些思维定势,近年来,我们着力在引领广大组工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功夫,促使大家尽快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控制力和公信力等“五种能力”,树立组工干部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