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干部任用决策监督机制 推进党务工作公开透明运行
发布时间:2008-09-05 14:05:00 访问次数: 河北省成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惠永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是有效预防用人方面腐败和抵制不正之风的关键。2003年以来,成安县委坚持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推进党务公开,从制度创新入手,探索实行了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了党务工作特别是干部任免的公开透明运行,使党委执政能力和在干部群众中的公信力得到提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007年,成安县还被省组部评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县。
一
党务公开的重点是决策公开,核心是人事决策的公开。但在以往的干部工作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一是“一把手”左右和置换集体意见的问题。“一把手”所处的核心位置和掌握全局的重要职责,在“一把手”约束机制不完备的背景下,很容易出现“一把手”以个人意志左右和置换集体意见的现象。二是群众不能有效参与的问题。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干部选任的实际过程中,群众很难有效参与进来,群众的意见也难以直接体现出来,从而导致这一原则被形式化。三是“暗箱操作”问题。“暗箱操作”致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制度和要求形同虚设。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暗箱操作”,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杀伤力最大,破坏性最强。造成这些问题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制度上存在缺失。
二
在推进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中,成安县以大胆创新的精神,打破旧的封闭型办公模式,独创性地实行了“通透式办公”。不仅如此,自2003年以来,成安县还让公开走向干部人事制度的禁区,推广实行了干部任免审核把关制、民意否决制、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制、社会旁听制、全程通报制等六项创新制度,将干部人事调整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建立实行民意否决制,使群众意见在干部人事决策中得到有效有序参与。民意否决制规定凡对拟提拔干部确实了解的群众,都可有序地参加否决。这一制度不仅将群众参与的范围扩大到最基层,而且将群众在民主推荐程序中的推荐权,提升到了否决权。群众既可以向拟提拔干部亮“红灯”,让不符合民意的人“通不过”,又可以向现任干部亮“红牌”,把不称职的干部“否下去”。民意否决制的实行,不仅从程序设计上保证了群众对人事决策的有效参与,而且从制度安排上破解了“能上不能下”这一长期困扰干部任用工作的普遍性难题。
2、建立实行干部选任工作审查把关制,强化讨论决定前的监督。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研究干部工作时,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拟提拔干部人选在党风廉政建设、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身份、人事档案等方面的严格审查情况,向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进行汇报,明确提出能否提拔使用的意见。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的审查结果通报全县,接受监督。
3、建立实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票决制,强化讨论决定中的权力制衡。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乡局级领导干部任免事项时,采取一人一票,对拟任免人选逐个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取代常规的举手表决方式。乡镇、县直单位党政正职拟任免人选,由全委会进行投票表决。实行票决制,使县委书记和其他常委一样,每人一票,具有同等的权利,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提高干部任免决策质量和选人用人准确性。
4、建立实行县委研究干部任免工作旁听制,强化讨论决定中的群众监督。在研究干部任免的常委会和全委会上,邀请部分县级领导干部、离退休老干部、一般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代表全程参与旁听,使干部群众能够面对面、零距离地对县委干部任免工作进行监督,进一步增强了县委研究干部任免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干部群众对干部任免工作监督。
5、建立实行对干部选任过程公开通报制,强化讨论决定后的社会监督。县委研究通过干部任免事项后,通过张贴公告、下发文件或新闻媒体公开通报提拔对象的基本情况、现任职务及拟任职务,以及干部选任过程的民主推荐结果、常委会、全委会的票决结果以及纪委、组织部的审查等情况,有效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四权”,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三
这些干部管理创新制度的顺利实施,积极推进了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民主集中制在干部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有效地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票决制等六项制度的建立,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做了一定的探索,为《干部任用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经验,深化、细化了一些干部选任环节,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干部选任管理长效机制。在扩大党内民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干部的选拔任免权交给群众,有效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四权”,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在干部选任决定上避免了“一言堂”、少数人说了算,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被歪曲、异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有力地推进了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进程。
2、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危机感,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这些制度的实施,给各级干部念上了“紧箍咒”,给那些“太平官”敲响了“警示钟”,那些工作碌碌无为、混天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逐渐被“淘汰”出局。正如群众所说,现在的乡局级干部,眼往基层看,腿往基层跑,劲往基层使。向上跑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找领导的少了,访群众的多了;玩花架子的少了,办实事的多了。埋头苦干、争先创优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行动,广大干部危机感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3、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全县各级干部的工作活力,“谈改革、招项目、求发展”已蔚然成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说真话、办真事、动真格、见真效”的四真工作作风已经形成,全县经济工作蒸蒸日上,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全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943元,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