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决定“满意度”
发布时间:2008-09-08 13:46:00 访问次数: 中共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胡宗文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的恢复重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新理念、把握规律,拓宽思路、增添举措,创新办法、破解难题,处理好恢复与发展、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困难与机遇、投入与监管等七个关系,探索出一条让重建农房建得好、住得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恢复重建之路。
让灾区农户在重建家园中迅速投入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增强信心,基层各级党组织做每件事情都要充分尊重民意,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在人财物的使用上,尤其要充分实行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摸清脉络,出台的政策要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增强了,老百姓的满意度才会更高。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后重建,实现灾民永久性住房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唯一途径。
从绵阳市游仙区城乡灾民重建家园的60多天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由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灾后重建中始终把好“现场调查灾情、统筹重建方案、科学测算论证、慎重规划选址、注重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资金的筹措、建材的供应、劳力的组合和质检追踪”等各个环节,从上到下、由下而上听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将最终的决策方案多途径、多形式公之于众,透明到灾民心里,使他们心中有数,力求把灾后重建的百年大计实施得又好又快,用区委颜超书记的话说,要以层层“透明度”来确保老百姓的“满意度”。
“透明”这个词,是历代为官利民的一剂妙药,本应容易做到的。但是由于“官为本”的封建残余还没退出舞台,加上某些决策者相信群众的意识不强,喜欢一言堂,不少事关民生大计的工程在决策和实施时,少了“透明度”,常为“一言堂”所替代。因此,尽管干部百般辛苦,百姓并不领情,也常出现怨气难散的局面。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游仙人,无论当教师还是当校长,当乡镇“一把手”或是作分管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任何群众工作,民主决策、增加“透明度”是事半功倍的理想工作方法。当然,许多情况一“透明”,总会有“杂音”扑面而至,这是好兆头。只有透明后才可广泛听到不同声音,这对科学政策、少走弯路,把群众的事办得又好又快才有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提高时效性,增强透明度、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笔者认为总书记的这席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只有“透明”地进行灾后重建,才能使老百姓满意度增强,大灾之后的大发展才会结出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