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抗震救灾大检阅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8-09-08 12:41:00 访问次数: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高峰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在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中,绵阳市涪城区与其他灾区一样,基层党组织爆发的坚强领导核心和力量,既接受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抗震救灾大检阅,又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集中到“点”上,人们深切感受:“共产党好”。深入总结、分析基层党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思经济建设过程中党组织建设的成效,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共产党好,基层党组织用“行动”回答:关键时刻靠党
时间定格: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绵阳市涪城区同属灾区,54.5万人受灾、357.9万平方米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53.1亿元。基层党组织用“行动”回答:关键时刻靠党。
(一)救人!救人!第一时间救治伤员。绵阳市涪城区786个基层党组织几乎与地震发生同一个时间,喊出同一个声音:“救人!救人!救治伤员!”全区10家城市区直属医院和363家乡镇、村(社区)卫生院(站、中心、点)全部敞开大门,全免治疗全过程。龙门镇中脊村党支部书记“跨栏式”负着217斤体重边跑边喊:“有人员受伤马上救治!”青义镇报告:“50、60名伤员急需治疗!”区委抗震救灾指挥部不到2分钟就派出医疗队。一个个生命得救,一个个伤员得治。救治的伤员口口声声说:“共产党才是救命恩人!”
(二)灾情!灾情!第一时间查看受灾。绵阳市涪城区在区委办公楼变成危房的情况下,就在院内坝子里召开领导干部动员大会发出抗震救灾号令,县级领导分成8个组随即到基层,与2300余名党政干部和1100余名村(社区)干部投入到一线,在不到4个小时就摸清了全区的灾情。党员干部查灾情、救伤员、抚民心,用实际行动绘制了“抗震图”。一名干部在事后写道:“地震发生时的声音,就象部队吹响了军号声一样,红色队伍奔去,伤口是用红色扎住的,流血是用红色止住的。”
(三)抢险!抢险!第一时间抢救险情。地震发生后,绵阳市涪城区迅速向全区发出《致全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动员和组织2万名共产党员、1.1万名共青团员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当天就转移老弱病残5万余人,守护重要物库和重要部位71个,抢修路段、桥梁和沟渠127界处(段),用真情和真心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内涵实质。
(四)安民!安民!第一时间安抚群众。面对灾情,绵阳市涪城区各级党组织及时将1.2万顶帐篷、2.1万床棉被、6.7万件食品、11.9万件饮用水发到居民群众手中。居民群众在外有吃的、住的、喝的和安全保障。特别是在连续吃了三天干粮后,居民群众渴望吃上一顿热饭,城市党组织就在市区设置117个餐点,由政府供米面油。从第四天开始,居民群众地震后第一次吃上热饭,兴奋地说:“党和政府真是好啊!”期间,区物价执法部门又出台《食品管理公告》和加大执法力度,避免了抬高物价和抢购风。
(五)生命!生命!第一时间保证安全。居民群众从“避震篷”到唐家山堰塞湖“防水篷”,吃住在外面长达一个月之久。家外有“家”,人外有“人”。绵阳市涪城区出动1.3万余人次警力,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了主城区52万人安全。6月11日16时,唐家山堰塞湖解除“黄色预警”,绵阳人端掉了头顶“悬湖”、告别了“野外生活”,重新回到了一度“空城记”的市区开始繁华。与此,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三级组织防疫体系,组建3000余人“拉网式”消毒,保证了大灾无大疫。
二、为什么党旗飘扬,基层党组织用“形象”诠释:飘起的旗帜是组织
党旗在灾区有了更深刻和特殊的含义,象征着党组织,代表着党的形象。是热血是生命是火焰,更是信心和信念。基层党组织用“象征”诠释:飘起的旗帜就是组织。
(一)党旗飘到哪里,人就安稳哪里。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都有飘起的党旗;凡是党旗飘到哪里人们就安稳哪里。绵阳市涪城区在居民安置点,每个“点”上都有飘起的党旗。从“避震篷”到唐家山堰塞湖“防水篷”,党旗“飘”到了群众心坎上、心里面。南山街道居民群众说:“看到党旗飘,生命不用焦;党旗红似火,关怀暖心窝。”道出了居民群众的心声。
(二)党旗插到哪里,人就向着哪里。群众在抗震救灾中认定:党旗就是组织。居民群众居住在外时,总爱到党旗的地方来“看一看”、“聚一聚”、“坐一坐”。群众看到党旗就踏实,心里感到很放心。绵阳市涪城区在安置群众避震时,都把党旗插到组织所在地,党旗成了群众的安全信号。磨家镇一名场镇居民说:“我要住在党旗边,看到党旗心里就感到安全。”
(三)党旗红到哪里,人就心定哪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视屏上播放北川重灾区废墟中那面飘起的旗帜。那“一点红”,至今伴随地震阴影留在人们心中。绵阳市涪城区在对口帮扶北川陈家坝乡中,在把创建全省“三级联创”综合示范县的成果运用到灾区,协助恢复建立3个临时党总支和19个村级党组织,22面党旗“飘”在灾区、“红”到群众心里,出现群众找组织就找“旗帜”。新闻媒体报道:“跨县联建堡垒强,灾区党旗一样红”。网络传出:“涪城区‘三级联创’花开陈家坝。”
(四)党旗转到哪里,人就跟进哪里。从集中抗震救灾“前方”转到灾后重建“后方”后,党旗又有了新的凝聚力和指向。绵阳市涪城区各级党组织号召大家生产自救,既建“物质”家园又建“精神”家园。短短两个月时间,编制了《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体系灾后重建规划(2008-2015年)》;搭建过渡活动板房7364户、9011套;启动1842户、37处、占地669亩的永久性建房;全区12万学子共197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复课;企业全部恢复生产;4640余万元生活临时救助金、2300余吨救济粮及时发放到15.5万人手中,确保了人民群众生活有序。
三、为什么先锋凸显,基层党组织用“先进”塑造:一个党员一盏灯
党员是标杆是旗帜。在抗震救灾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为突出。这是个体的凸显,是党组织的一个缩影。基层党组织用“先进”塑造:一个党员一盏灯。
——亮到危急时刻,党员是舍生忘死的突击队。地震发生后,绵阳市涪城区1余名党员在地震发生后连续几天未休息,1700余名党员带病坚持工作,400名余党员轻伤不下火线。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不顾个人安危,是舍生忘死的突击队。区公安分局小浮桥派出所党员民警唐勇军和妻子党员齐羽,夫妻双双奔赴在第一线,妻子连续工作累死在抗震救灾中,6岁女儿伏在母亲病床边那张照片成为抗震救灾“感动中国”的一个经典。
——亮到队伍前面,党员是抗击震灾的排头兵。绵阳市涪城区党员救治伤员冲锋在前,排除险情冲锋在前,安抚民心冲锋在前。在前!在前!还是在前!党员!党员!还是党员!成了抗击震灾的排头兵。解放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雷晋,在地震发生时一个“箭步”冲出办公室,跑步到几位残疾老人家里搀扶大妈大爷。这几位老人感动地说:“好女儿!像亲女儿!”事后只要一见到雷书记,就要拉到她的手不松,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拍了又拍,深情地望着:“这才是个好女儿啊!”
——亮到公众之中,党员是民心向党的红招牌。绵阳市涪城区在抗震救灾中成立了716支“党员服务队”,用党徽、服务牌、红袖套等形式,把党员全部“亮”了出来。党员不管在何种场合,都叫响了“我是党员”。在唐家山堰塞湖疏散撤离中,党员干部包片、普通党员包户。群众说:“要安全就要跟着党员走!”党旗、党徽、党员联成一条红线,成为民心向党的红招牌。在抗震救灾期间,全区234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18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98人火线入党。
——亮到需要地方,党员是团结引领的主心骨。在救助集中安置北川等重灾区万余名受灾群众中,绵阳市涪城区建立临时党委和26个临时党支部,239名受灾党员安了家。受灾党员和区内2100名党员干部亮出身份,向受灾群众喊响:“你们在,我们在!”让万余名受灾群众打消了“山崩地裂”害怕,不再受余震惊吓。《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临时党组织作了图文报道,147名受灾群众表示向党组织靠拢,37人写下入党申请书,314人写下感谢信。离别时,区内党员干部与受灾群众难舍难分,流下了的告别泪。
四、为什么民族团结,基层党组织用“成效”展示:党建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
汶川大地震不仅展示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而且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基层党组织用“成效”展示:党建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
(一)党建越是不断加强,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30年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四、进出总额位居第三、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层党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指示,一声令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部署并到灾区,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指挥。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国家民政部等在几个小时内就展开救援。十万大军火速集结,各省市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支援。绵阳市涪城区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捐款370340.2元,捐衣物、被盖、生活用品等1.3万余件(套)送到重灾区。
(二)人民越是逐步富裕,大灾越是爱心涌动。唐山农民“十三义士”、500万名志愿者、4.5万名医务人员、939名“博士服务团”纷纷奔赴灾区;各省市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短短几天时间,全国血库就满了……这些,无不是基层党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无不是人民逐渐富起来了的印证。大灾献大爱,志愿者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学生;有做生意的老板,也有躺在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