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常进
发布时间:2008-09-17 09:53:00 访问次数: 中共涟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桂良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有人曾将人和动物做过区分,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动物只有两只眼睛,而人却有三只眼睛,人的第三只眼实际上就是睿智和思考,它与智慧相通,与创造性、思维相连,比另外两只眼睛看到的更远、更多、更深刻。我们每个人都有第三只眼。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启用那双对内审视的“内心之眼”,少了自知之明,少了内心反省.
作为组工干部,其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相对于其他干部无疑比较高,但这种地位与身价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尤其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组工团队如何不断提高知人善用、整合资源、组工业务、拒腐防变的能力?如何正确地思进、更好地奋进?大圣人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大意是:“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待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这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却是人生中最难把握的几个问题。下面就“常思常进”这个话题谈几点个人想法:
常思前与后
未雨绸缪,既要“思前”,更要“想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的智者,是能预见将来会发生什么,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快半拍与慢半拍,激流勇进和平平淡淡就是不一样。所以,组织工作既要善于“思前”,通过借鉴以前的做法来掌握规律、指导工作,也要主动“想后”,身临其境,甚至要“杞人忧天”。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很多场合讲到选人用人要“高瞻远瞩”,既要用其长,也要长期用。现在上任不久就出问题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因此组织部门在用人的时候要思前想后多考察几个方面:上任前是怎么样?上任后会怎么样?失意时是否可以保持奋进向上的精神面貌?得意时能否有淡泊平静的心态?关键时候能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等等。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选人用人的要求已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全面。选拔任用一个领导干部,就得考虑他的方方面面,要思前顾后。才能让其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推动工作全方位前进。
常思得与失
有个词:舍得。你舍得吗?佛说:有舍才有得,无舍便无得。曾经读过一则杂文:有人向修行人请教如何得道。一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边,看到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美丽。到了中午,一群人跳进莲池里洗澡,莲花即被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另一位修行人说:“我在水边静坐,看到晨间溪里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到了中午,有人拿网子把这些鱼儿全都变成了网中物,我因此而得道。” 这个人听完二位修行人的话后,在回家的途中,路过海边,看见沙滩上堆了许多沙堡。没多久,一阵潮水涌上岸来,当潮水退走时,先前那些沙堡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恍然大悟:“世上的许多事物,不论费尽多大的心机,花了多大的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常常会听到我们的干部议论,在前段时间的意见征求活动中也有这样的建议,就是我们的部里的干部太辛苦,太不值得了,天天为别人的“帽子”忙来忙去,为别人“加官进爵”加班加点,而我们的自己的干部依然是默默无闻,衣冠锦带不见变化。确实作为组工干部,“得”与“失”的情绪常常左右我们的感官,但我们要学会用“享受”的心态来思考得与失。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名利、太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了!“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有时候,我们在设计人生目标时,容易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为所谓的成功、晋升而撞得头破血流,殊不知角度一换天地宽,发现这些表面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东西更值得我们追求,更是人生所最需。
常思足与不足
无论思什么、怎么思,其中当有一个思足与不足。常思足与不足是思进、奋进必不可少的条件。常思足与不足是一种前进的精神。对于组工干部来说,总是要有一种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勇于自我批评、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精神。孔子有个学生曾参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从三个方面检点自己:给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讲求信誉,诚实不欺;对老师教导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等,是否一一照做和认真加以实习、验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和修身方式,被后世尊为“宗圣”。在今天的社会进步中,同样需要思足与不足的精神状态和境界。常思足与不足是一种前进的方式。任何工作的起点是不足与问题;其终点,则是不足的弥补和问题的解决。组织工作也是这样,总是先从发现不足、分析不足开始,然后确定工作方向、目标以及具体方法。由思不足而思进,由解决不足而前进,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常思足与不足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古人从“知耻近乎勇”中奋起;近代许多民主革命的先驱从“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痛苦思索中觉醒;现代市场竞争中,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对落后的制度和管理进行反思、改革,创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等等。这些都说明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足与不足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有了不甘落后的心态,思足与不足就能转化为巨大的前进动力。
常思为与不为
身处纷繁世界,面对诸多利益,把持不定就会泥足深陷。离污水远远的保持一身干爽固是智者之行,常在河边走而能不湿鞋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作为组工干部面对的诱惑会更多,要常思为与不为。一是要为学不为惰。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人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总结,让脑袋变得好用好使,才能在竞争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当今社会,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如果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脑袋开发的速度赶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必遭淘汰。二是要为实不为虚。务实低调应是成事之法。组工干部应淡泊明志,不要沾染作秀恶习,不要热衷于搞花架子,不搞劳民伤财的贴金工程。一个人如果只在领导注意时才表现,他是无法取得领导信任、群众认可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即使不能成为千里马,拥有更好的发展权。投机取巧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对我们来说并不是过时话。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苦和亏最好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三是要为俭不为奢。对组工干部来说,艰苦奋斗、崇尚朴素不仅仅是对物欲的节制,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做到心不被物累,人不为钱役,从而轻装上阵,自由竞渡人生万重山。组工干部要在八小时以外,在社交圈、生活圈中慎言慎行、慎独慎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时刻维护好自身形象。四要为廉不为贪。有一篇文章《贪者如鱼》。贪者,自古几乎无人能逃出被“钓”之劫。人因为贪“饵”,或被钓去了乌纱顶戴;或被钓进了牢狱铁窗;甚至被钓去了身家性命。大凡行贿者,无论以财为饵,以物为饵,还是以色为饵,其意无非在于以小钱钓大钱,以钱物钓权势、钓美名、钓所求。在反腐倡廉这一课上,与其将来吃后悔药,不如现在带紧箍咒。
常思变与不变
思变的深度,决定了改革的力度。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要 “打破常规、开拓创新”;邓小平同志提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思想从而有了改革开放的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泽民同志则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胡锦涛同志更是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创新出活力,创新出特色,创新出业绩。组织工作如果不求变,不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就是一句空话。一要注重观念求变。“观念一变天地宽”,作为组织部门,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时刻保持理念上的先进性。以开放的精神和思维谋划组织工作,把组织工作放到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来考虑,不能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二要注重思路求变。思路是方向和目标,是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科学的、前瞻的、可行的新思路。作为组织部门,必须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一方面,要善于整合组织资源。在内部资源整合上,加强科室之间的协调运作,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三位一体”,提高组织部门整体效能。在外部资源整合上,打破组织部门“单打一”的做法,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借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进行改造、整合。
闻名内外的浙商有句著名的语录“多思则准,多看则清,多听则明,多干则成。”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尤其对我们这样一只年轻的队伍,面对新形势,只有 “身处无人处,心中自悬剑”“常思常进”,将人性修养、人格修养作为人生终身课题,时刻不忘打开内心“第三只眼”,照亮灵魂深处,增强心理免疫功能,纵有浮云遮眼也不让心蒙尘,纵有荆棘刺心亦付之一笑,“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会让群众满意、让干部满意、让党员满意、让上级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