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念的创新实现组织工作的突破
发布时间:2008-11-12 12:18:00 访问次数: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 树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李源潮同志最近明确指出:“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阔的胸襟,不断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这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组工干部就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理念的创新来实现组织工作的突破。当前,应着重树立“四种理念”。
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实现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前提。一是要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格局。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存在着自我封闭,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倾向,一些单位和个人甚至以组织工作性质特殊拒绝改革创新,极大的影响了组织工作的公信力。要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必须破除神秘感,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开放创新意识。在工作谋划上要敢想敢干、敢于突破禁区,开先河,打破过去组织工作循规蹈距、不敢创新的限制,鼓励创新,奖励创新,真正形成组织工作开放创新的氛围。在工作打法上,要由少数人关起门来干变为多方参与、齐抓共管,让每个党员、干部都关心、支持、参与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二是要重新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内部分工和运作体系,这固然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造成分工过细、职能单一、各管一摊、各自为战、效率不高的弊端,要重新整合组织工作资源,必须打破组织部门的内部壁垒,建立一种全新的工作机制,模糊分工界限,使党建工作、干部工作和其它工作互相渗透、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可以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做到一个项目大家上、一项工作一起抓,有分工、有主次、有配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利用组织工作的全部资源。
三是要拓展组织工作新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组织,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近些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针对非公企业党建难的问题,采取企企联建、村企联建、政企联建等灵活形式,使组建率达到90%以上,突破了组建难的问题;针对非公组织党建活动开展难的问题,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开展党建“手拉手”等一系列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针对活动经费少的问题,设立了专项基金,制定并实施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基金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连续三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共下拨了近20万元的活动经费等,有效地拓展了组织工作领域。
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一是要着眼于干部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在干部工作中存在着重提拔、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干部的提拔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解决了入口问题,实际上,干部的管理和培养锻炼更重要,因为它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和干部的长远发展。实践证明,如果不重视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培养和锻炼,提拔上来的干部就容易产生庸官和太平官、就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必须围绕干部全面发展,为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竞争择优选拔和制度强化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学习教育、培养锻炼提高素质,对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实行严格把关,为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发展型的干部队伍。
二是要创新和探索实行科学、有效的干部选拔与管理新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选准人、用好人是对干部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是对组织工作事业的高度负责。要确保选用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要进一步扩大选拔使用干部工作的公开化和民主化程度,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对干部进行量化考核。通过采取传统的考察与引用数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科学的方法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实现对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在互相借鉴、互相比较中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第三,要制定出规范的操作程序,避免干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用程序保证质量。第四,要将干部选拔“关口前移”,改变过去以选拔现任领导干部为主向后备干部选拔过渡、变定性考核为量化的动态考核、变简单的以票取人为尊重群众意愿,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达到有效规避干部选拔工作风险的目的。
三是要强化干部工作的导向作用,建立封闭的管理制度链条。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启用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事人,善于攻坚克难的人;大胆使用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建立重点工作突破奖励制度,对承担重点工作任务、取得重点工作突破的单位和个人,“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能力平庸、完不成目标、贻误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行诫勉,到期仍无起色者,就地降职或责令辞职,不搞平职交流,不让事业迁就人,真正形成能干事创业者上、雍官和无为兵让的正确导向。要积极探索建立一整套封闭的干部选拔和管理监督的制度链条,做到不留死角、不流缝隙,不给别有用心的人机会。
效率效益的理念。讲效率、重效益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样也是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一是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促进组织工作的提档升级。要加快实现组织工作现代化,以局域网络为平台、以多媒体演示为手段、以系统管理技术为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直观的信息,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过去,我们习惯于就一些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但对于制度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考虑较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功效。制度建设不能孤立的搞,必须从工作的全局来进行系统的考虑,特别是对于组织工作来说,制度建设一定要着眼全局和整体,形成相互关联、互相配套又互相制约的制度链,要不留缝隙,实现全覆盖,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制度约束,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作为。
三是要立足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组织工作既要保证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又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比如在党建工作中,就要研究如何妥善处理好形式和内容、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使实际工作与上级精神合拍,使工作创新与保持优良传统统一,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既要百花齐放、又要各具特色。在干部工作中,要研究如何才能在合适的时机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做到既要大胆使用干部,又要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在务实、规范中体现高效。
服从服务的理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要积极回应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全党和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使组织工作不能游离于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大局。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李源潮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新形势和新任务也对组工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组工干部更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五个形象”,提高“五种意识”。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组工干部不仅要熟练掌握组织工作业务知识,还要熟悉经济工作、法律知识、信访等现代科技知识,不仅要了解党委目前的中心工作,还要对党委的工作提出高标准的,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党建和干部工作建议,使每名组工干部都成为懂全局、精业务的行家里手。
二是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组织工作。能否真正领导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好务,是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组织工作要主动服务党委的中心工作,主动出击,有所作为。要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来开展工作,要以党委的中心工作为重点,找准组织工作与推进发展的连接点和着力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参与,要多干党委、政府需要做的事、多做些党员和群众期待的事。要针对经济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重点、难点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三是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党员和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组织工作服务党委中心工作重要内容。首先要通过机制来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通过建立重点工作奖励制度、党政一把手人才目标责任制、实行政府雇员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来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其次要形成政策导向,大胆使用和提拔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年轻干部;再次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面向企业、重点项目的人才招引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各类人才推进项目、服务发展的积极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使组织工作真正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没有理念上的创新,组工干部的新形象就难以树立,更不可能实现组织工作的突破,就不可能实现领导科学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广大组工干部当务之急就是要牢固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要通过工作理念的创新来实现组织工作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