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选拔任用方式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发布时间:2009-02-26 10:54:00 访问次数: 中共湖北省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凌云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是基础。近年来,竹山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新用人理念,拓宽选人视野,建立了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一是立足“内选”。 大力实施“能人治村”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才递进培养活动,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村书记。全县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先后选拔697名农村经济能人进入村班子,其中担任村书记56人,担任村主任42人。宝丰镇喻家塔村党支部书记冯显亮以前开过商店、搞过加工、跑过运输,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8年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以后,他带领群众兴修公路、发展产业、整治环境,用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今年元月,喻家塔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他个人也被评为“全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鼓励“回归”。 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头脑灵活、信息灵通、见多识广的优势,深入开展“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全县在山西、河北、河南、江苏、上海、广东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劳务管理工作站14个、流动工会5个,对1100余名流动党员、5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跟踪管理和有效服务。通过积极引导,全县共有30余名外出务工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城关镇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治斌过去在铁矿当老板,年收入20多万元。2003年村上换届,在党员群众强烈推荐下,他毅然回乡当起了“村官”。上任后,他带领群众修起了8公里水泥公路,新上了3个工业项目,村里还清了13万元负债,还盈余5万元。今年七.一他被县委表彰为 “十星级优秀党员”,这次“两委”换届时又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三是实行“上提”。切实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注重在重点工程、移民一线等危难险重的关键时刻锻炼、培养村干部。特别是对思想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副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及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搭平台、压担子、交任务加强实践锻炼,条件成熟后再组织推选到村主职干部岗位上来。今年27岁的城关镇虎山村王凤,高中毕业后就回村担任了计生专干,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由于工作出色,上进心强,在今年的支部换届中,她一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年轻最小、唯独仅有的女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县已有12名村干部参加了全省脱产班学习,74名农村优秀青年参加了远程教育班学习,为村级组织健康发展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
四是坚持“下派”。 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思路,深入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选派了1016名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后进村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两不变、四倾斜”,即职级待遇不变、工资关系不变,在提拔重用、年度考核、评先表优和学习培训上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选派干部工作积极性。几年来,选派到村的机关干部帮助选强配齐村班子25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45名;为选派村争取到5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6个,新增特色产业基地8000余亩,新修通村水泥路228公里,完成村庄整治95处,使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在广大机关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到基层、到一线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
五是用好“外援”。 认真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的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促进他们又好又快成长。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对村任职大学生建立并实行了“5+1”结对培养机制,即县级领导干部、县委组织部机关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与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结成对子,真正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亲戚朋友来对待,当自家孩子来关爱,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落实各项政策,启动“扬帆计划”,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县首期1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中,已有9名在村“两委”换届中顺利当选,实现了由“大学生村干部”向“村干部大学生”的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