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09-03-05 08:27:00 访问次数: 光 华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当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之势,已经到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攻坚克难的关节点。但发展不够充分、农民不够富裕、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瓶颈”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又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提供了无限的创新空间。为此,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顺时应势,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各领域党组织联动共建新形式,努力编织链接城乡的“红色互联网”。从基层的实践探索来看,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普遍存在四个方面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是统筹各方的内动力不足问题。参与统筹各方普遍内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村居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不同,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为此,必须注重研究、积极探寻参与统筹各方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统筹各方“统”的意愿,找准“统”的兴奋点,丰富“统”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统筹、长效统筹。
二是统筹工作“线”与“面”的关系问题。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统筹城乡党建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开展的工作必然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把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纳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将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出台一个适用于城乡统筹发展实际需要的综合性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公共行政资源、经济发展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效统筹。只有有机融入一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坐标系,才能找到有效的载体和有力的工作抓手。
三是统筹工作中“联而不紧”的问题。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工作中,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政手段“拉郎配”,“统”得不够深入、“联”得不够紧密问题较为突出。问题在于缺乏个性化的有效载体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载体个性化,就是要遵循“党建牵线、组织搭台、统筹各方唱戏”的原则,为参与统筹各方搭建科学有效的共建交流平台;激励机制要人性化,就是要统筹兼顾参与各方的利益需求,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激活各类党建要素共同参与统筹工作。否则,单靠行政和组织手段去推动,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缺乏持久生命力。
四是统筹工作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当前,基层党委在抓党建工作时还是习惯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贯彻执行有余,统筹协调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对统筹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构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机制,关键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和投入意识,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领导干部的统筹意识和管党责任,加大政策激励、宣传引导和经费投入力度,把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责任按项目分解到各基层党委,把党建工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为城乡党建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合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必须实现四个一体化。
一、以激活新型组织设置为先导,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是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我们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原则,探索推行了“产业链接式”、 “横向整合式”、 “纵向联合式”等多种类型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为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了组织带动新体系。但是,新型组织设置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必须跟进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
坚持典型带动。相对于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而言,新型党组织设置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活动方式、功能作用发挥等方面,都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和成熟模式。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精心培育一批“城乡统筹”型党组织示范点,探索、提炼功能发挥的成功经验,然后在面上给予推开。
坚持活动推动。充分发挥产业协会、行业商会等新型组织设置的自身优势,围绕推动城乡统筹主题,积极创设党员联动、实事联办、发展联姻的有效载体,把组织活力转变为发展活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注重机制促动。无论是村村联建、村企联建,还是机关和村居结对共建,要培育一批“紧密型”而不是“松散型”的新型党组织,必须探索建立以利益补偿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坚持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精神激励并举,通过政策倾斜、表彰激励、宣传引导等有效途径,真正把把不同领域的资源统筹起来,把利益各方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以人才互动为根本,构建城乡一体的人才支撑新网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讲,差在人才上;城乡党建发展不协调,关键是“第一资源”配置不平衡。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僵化、年龄结构老化、性别结构失调等现象仍较为突出,农村人才大量外流,有些地方党员难发展、干部难选拔、后备人才不足,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富集于城市的党政人才、实用人才、创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引导、凝聚到农村基层发展一线去,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匮乏和党政干部来源单一等问题。
选贤荐能,建强乡镇“领军团队”。进一步拓宽城乡干部交流渠道,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与乡村干部之间纵横有序交流的实施办法,真正建立起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行机关后备干部到农村任职制度,定期从县(区)机关及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居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鼓励县(区)直部门“二线”干部、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带薪到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大选拔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级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力度,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努力锻造一支既精于机关业务工作又熟悉农村工作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选育并举,配强村居“领头雁”。创新村级班子选配理念,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公开选拔能人“村官”。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破新农村建设人才“短板”。注重用好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公开招考,定期从本地区大学毕业生中,从农村复员军人和土专家、田秀才、小老板等创业型人才中优选一批综合素质较好、志愿扎根农村的优秀分子,资助他们到农业大学等高校深造,实行委托培养、定向使用,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目标,切实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乡村干部。
广揽贤才,蓄储“源头活水”。农村人才缺口巨大,而当前大量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见识更广、思路更活、视野开阔,是发展新农村、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细化“激励‘凤还巢’、助推创新业、强基促发展”活动的政策措施,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机制,对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扶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专项事业编制”人才向农村生产一线派遣机制,为乡村企业、示范基地和村居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分级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强化教育引导,大力发展创业型人才入党,为建设“创业发展型”党员队伍蓄储充沛的“源头活水”。
三、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当前,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质量均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乡村党建培训资源短缺,农村党员素质亟待提升;另一方面,机关党建缺乏立足基层的教育培训阵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抓手,这是制约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要勇于打破城乡资源分割,按照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要求,充分挖掘城乡党组织的优势资源和潜力,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
建好链接城乡的远教富民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 “村村通”优势,将上级的培训课件和菜单式教程资源及时输送到村级组织。要进一步拓展、提升远程教育功能,将其由村居党组织延伸到党小组,创建一批远程教育党员中心户;覆盖到乡村经济组织中,在行业协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远程教育示范点;延伸到机关、社区和非公企业,并通过远教网络平台,将农村、机关、企业之间的党建资源进行横向链接。
建立以城带乡的培训基地。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作为城乡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由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民营企业家、能人大户等组成“创业导师团”,为党员创业行动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努力营造出“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生动培训格局。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和企业发展主战场,构建城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基地,为他们的历练成长拓展空间、搭建平台。
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信息“互联网”。善于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流动党员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充分依托工商部门的“双报”系统,公安部门的暂住人口、流出人口信息系统,劳保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动态管理系统,同步采集农村流动党员信息,实现信息查询和联系服务“一键通”。
四、以责任落实为关键,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领导新机制。推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管党责任和管党意识,以组织手段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全面整合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