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组织工作
发布时间:2009-05-07 17:11:00 访问次数: 渭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吴维强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进组织工作的重要指针。新的形势下,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更新理念,强化实践,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谋划组织工作,来践行、推动组织工作。
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基本定位和基本职能,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一定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胡锦涛指出,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事实证明,在发展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组织部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最关键的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和干部使用相结合的机制。一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各级班子建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组织者、推动者。选好人、用好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必须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必须以条例作保证,围绕科学发展选干部,在科学发展的主战场识别、培养、锻炼、使用和检验干部。渭滨区坚持“注重品行、注重实绩、注重基层、注重潜质、注重程序”的用人导向,把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评机制。目前,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发展指标,重物质文明建设内容、轻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内容,重统计数据分析、轻实证考察分析,重任期内短期政绩考察、重显性政绩考察、轻政绩成本考察,也没有体现出不同被考察对象在发展基础、职能作用、岗位性质等方面的差距等等,影响到对干部实绩的考察和评价。要准确、客观、公正的考评干部,首先,要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同类型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素质要求,研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体现差异、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中既要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还要看政绩成本分析;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也看客观条件;避免一绩多用、前绩后用、集体实绩个人用等。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科学全面准确地考察评价干部政绩。主要应包括个别访谈法、抽样调查法、横向比较法、群众测评法、实绩审计法、政绩公示法等。同时注重干部政绩的群众公认、专家公认与组织公认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同的评价主体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有利于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引导干部用干事创业的政绩、促进发展的成效和群众得到的实惠来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三是要公道正派,凭实绩用干部。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组织部门的形象之基和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公道正派用干部,就是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大前提下,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践行科学的人才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主要是靠人。组织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组织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人和关心人为基本原则,以培养人和造就人为根本使命,以服务人和管理人为重要途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谋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就是要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努力为每个人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把激励每个人的潜能,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让每个干部舒畅地工作、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要始终关注民生,关心干部的正当需求,尊重和呼应党员干部群众的期待,重视干部的休息和必要的心理抚慰,落实关爱帮扶激励机制,真正使组织部门成为党员、干部、人才之家。
组织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始终,其切入点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的人才观。一是确立党员、干部、人才在组织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人人皆可成才观。认真研究人才的成长规律,把握人才的本质特点和个性特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党政人才重在组织和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行业公认和市场评价,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充分尊重每个同志的特长个性,给每个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的地位。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根本要求,做好人才总体规划的制定、重要政策的统筹、重大工程的设计、重点人才的培养、先进典型的宣传。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机制。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推行“人才资源+事业平台”开发模式,以大培训开发人才、大产业集聚人才、大整合激活人才、大服务优化人才,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树立民主开放的理念 践行正确的群众观
组织工作作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树立民主开放理念,体现民主开放精神,既是应对国内外形势需要,也是组织工作的内在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自觉践行正确的群众观。组织工作践行正确的群众观,就是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用民主、开放的眼光审视组织工作,拓宽视野,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把组织工作纳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就是要敞开组织工作大门,走向社会、面向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请群众参与,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组织工作始终。
一是要在组织工作机制上坚持民主开放。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拓宽组织工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立平等和谐、上下协调、相互联系的沟通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干部工作上,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取向,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扩大民主,落实的关键是提名权的改革和规范,渭滨区初始提名权和重要职位的“两推两测一述一票决”制度,目的就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借助群众的眼睛、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把人选准用好,实现由人选人向靠制度、机制选人的转变。二是在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和结果上体现民主开放。全面推行初始提名预告制、考察预告制、差额制、常态化、任用“双公开”“双公示”、民主测评、责任审计、公开选拔、会议票决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察制度改革。在严格遵守党的保密工作纪律和组织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坚持“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的原则,探索建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做到组织工作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逐步做到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亮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反馈给群众,探索形成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和干部意愿相结合,干部品德、能力、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在组织工作的手段内容上,体现民主开放。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创造良好条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使党的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党的声音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
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 践行务实的创新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服务对象、工作范围、职责要求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工作的范围更加广阔,标准要求更高。坚持和深化统筹兼顾的理念,践行务实的创新观,既是组织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组织工作有所作为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善于谋划全局,统筹推进。既要坚持前移工作平台,围绕和跟进党委中心工作,靠前站位思考,超前谋划部署,又要下移工作重心,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组织工作的要求,关注基层对组织工作的反映,了解服务对象对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坚持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自身建设“四个轮子”一起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五大建设”一起抓;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抓大事、要事、难事,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二是善于集聚合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找准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抓好人力、资金、项目等的统筹和整合,实现各方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工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