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要努力提高公信度
发布时间:2008-08-07 14:54: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在十七大报告中,针对干部工作,首次提出了“公信度”。大力建设有公信度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首先要具有公信度。公信度是组织部门的立部之基、兴部之本,是组工干部的灵魂,也是当前“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根本要求。提高公信度,才能提高影响力、号召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围绕“深”字,摆正方向的“轮子”。思想认识决定努力方向。深刻认识公信度是提高公信度的前提。提高公信度,要深刻理解公信度提出的时代背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公信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人民群众对公信度的认知和理解。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信度由单纯的对党组织和个人的满意变为对民主的方式、范围、程序、组织者和所选用者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尤其是新时期“民主空气”越来越活跃,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表达民主诉求的愿望不断增强,群众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和选人用人必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公信度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标准。现在,衡量公信度主要是看是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敢于开拓创新等等。同时,公信度不是一个单纯的指标或是数据统计结果,它直接与党风建设、干群关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法律体系、社会保障等紧密联系。组工干部要以这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契机,深化对公信度的认识,理性思考公信度,要视公信度为生命,把提高公信度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来认识,把具有公信度作为自己和对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来要求,把提高公信度作为最美的职业道德来培养。要以打造“六个组工”、树立“四可”形象、构建“三个之家”来提高公信度,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各级干部的创新力检验公信度,以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升华公信度。
围绕“正”字,树好导向的“旗子”。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好一个干部,就树立一面旗帜,就确立一种导向,用错了,则会形成不良导向,涣散党心、挫伤民心,滋长“反生态”的不正之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要把好原则之门、握好标准之剑,把“格外关注”、“六个导向”和“三个不吃亏”的要求贯彻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实践中去,真正选拔任用具有公信度的干部。一是选才原则要有正确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凭本事、论实绩、重公论和看作风的原则。二是用才胆识要有正确导向,要敢用未名之人、有个性的人、“恃才傲物”者和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不用报复心强的人、逢场作戏的人、作风庸俗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不求全责备,既用好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千里马”,又用好埋头苦干、务实奉献的“老黄牛”。三是爱才情感要有正确导向,要正确对待有争议的人,以好的环境锻炼人才,有爱才的良方。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规范选人用人程序,特别是要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选拔视野,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拓宽民主渠道,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的任用选拔,让民意起到实质性的重要作用,而不再作陪衬,不再是过场戏。要重点在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职竞岗、公推公选、任免票决和任职试用期等环节上进行大胆尝试,真正做到由“一双眼睛”选人变成“多双眼睛”选人和“让多数人选干部、选多数人认可的干部”。要切实把严格监督和严肃纪律贯穿选人用人始终,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围绕“准”字,用好考评的“尺子”。评价一个干部、一个班子的公信度,干部考核是重要环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推行并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探索、实现考核的常态化,从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方式经常化、考核形式多样化和综合评价过程化等方面着手,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性。要对民主测评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尽量提高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减少其中的人为因素。要把任前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把常规考核与关键时期考核相结合,把班子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注重干部交替时的延续性考察、任用中的动态性考察和离任前的总结性考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干部。要探索推行“分类考核”,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特别是要建立经常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将经常性考核与任前考核加权累计综合得出考核结果的办法,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要采用座谈了解、走访调查、问卷、民意测验等多种形式,扩大参与范围。要将任职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不仅看现实表现,而且看历史表现;不仅看一时一地的偶然表现,而且看异时异地的一贯表现;不仅看工作表现,还要看家庭表现;不仅看8小时以内的表现,还要看8小时以外的表现。
围绕“力”字,执好监督的“鞭子”。强有力的监督,是提高公信度的保证。要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对干部的日常监督中,及时通过警示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等手段,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干部的公信度。一要抓好学习教育的监督,从实际出发,不断量化各级各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并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二要抓好工作绩效的监督。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大问责力度,重点问责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以及乱作为行为,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加大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和惩处力度。通过兑现奖惩、反馈情况、绩效公示和过错追究等举措,激发思发展的动力,开阔谋发展的思路,营造争发展的氛围。三要抓好“三圈”的监督。要通过到单位座谈走访,深入左邻右舍调查了解,到藏污纳垢的地方暗中查访,从领导干部的司机、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那里了解情况等形式,将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阳光”之下。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和开通网上监督平台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举报和反映。要建立组织渠道与社会信息对接制度。要完善监督员制度,聘请一些政治素质好的同志为业余监督员,让他们经常深入基层,尤其是各种消费娱乐场所,搜集信息,查询情况,通过他们掌握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
围绕“公”字,立好形象的“镜子”。提高公信度,要求组工干部始终公道正派,常照“镜子”,常掸灰尘,树立良好形象。组工干部只有自身是正派的,才能做到正派用人、用正派的人,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要以公取信,不要为关系所累,为亲朋所困,为私情所扰,不能成为骄妻、纵子、优亲、厚友的“污吏”,要严于外而淡于内,明于公而察于私,做到不厚此薄彼,不护“私”忘“公”,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徇私。要以忠取信,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责,忠于法规,忠于程序,坚持按规矩办事,按规则操作,按规范运行。要以廉取信,时刻管住生活小节,甘为清贫,洁身自好,择善而交,择洁而居,经得住“好处”、“实惠”和“酒色”、“财气”等各方面的诱惑。(谢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