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我依然爱你——一位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声
发布时间:2008-08-19 08:18:00 访问次数: 江西省新干县委组织部 李佥平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这是女儿进手术室前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此时的她患有巨大脑垂体瘤。对女儿而言,她的明天未必还属于这个世界。好几年了,她经常性的头痛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她那脚不沾家的父亲所忽视。
这位父亲就是江西省新干县采茶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曾日升。女儿理解了他,也深深地刺痛了他,以至于后来接受我们的拍摄采访,提及这段他试图忘却的往事时,这位性情刚毅的汉子脸上仍难掩愧疚之色。然而就是他,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传统文艺饱受挤压的今天,将新干县采茶剧团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却濒临解散的剧团“救”了回来,演绎了一段“枯木逢春”的梨园佳话,剧团每年演出场次从不足100场飙升至300多场,足迹遍及全县每一个自然村,并延伸到邻近的多个县市,成为一支全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县级剧团。
2004年4月,刚刚涉足党员电教工作的我,受命摄制一部电视片参加省、市党员教育观摩片评比活动。正当我为题材犯愁时,同事向我推荐了老曾,并为我讲述了他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带着好奇与疑惑,我开始走近老曾。在随行的几十天里,我的心无数次被这位优秀的团长、“失职”的父亲所感动,感动于他忘我的工作作风,感动于他迷人的人格魅力,感动于他独创的“扁担精神”。
2004年5月12日,剧团前往麦斜镇上寨村送戏,租来的龙马车在翻越海拔600多米的鸡落峰时抛锚在半山腰,有人劝他打道回府,下次再来。曾团长却大手一挥,带着剧团演员,肩扛手提扁担挑,徒步七八公里,按时把戏送到。
2004年5月16日,剧团去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城上乡山坳村演出,由于山路崎岖,到达那里时已经是午后一点多了,演员们就像演出一样井然有序,搬道具、搭舞台、搞卫生、办伙食,忙得不亦乐乎。没有谁歇息片刻,也没有听到半句闲言碎语。村长拉着曾团长的手愧疚地说:曾团长,你不是告诉我说吃好午饭过来吗,怎么又骗人呢,我们这儿的饭就吃不得?
2004年6月18日,晚上11点多了,我准备将这部电视片的构思与曾团长交流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大街人迹廖落,走进剧院却灯火通明,只见老曾带着20多个演员正紧张地排练着,所有人都汗流浃背,看得出十分疲惫。老曾告诉我说,明天县里安排了两场“三个代表”宣传演出,他们得再熟悉熟悉台词和动作,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佳。
……
一路同行,一路感动。我将所有的敬佩与感动倾注到电视片《老曾和他的“扁担剧团”》的制作之中,不曾叫苦,不敢言累。功夫不负,该片先后在当年市、省党员教育观摩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获第九届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专题片类二等奖,并在江西电视台党建栏目《井冈先锋》中播出,还被《江西党员电教》音像教材收录。在别人看来,我从老曾身上收获了一连串的荣誉,而我却认为,我收获更多的是骄傲、信念与力量,是一份身为共产党员,身为党员电教一线工作者的骄傲;是一个为工作可以弃名利于尘土的信念;是一股推动我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熟悉的人都知道,党员电教是一项十分辛苦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对此我也深有体会。扛着摄像机,我爬过高山,钻过猪圈,趟过臭水塘,顶过无数个烈日,冒过无数次风雨,迎接过无数次冷漠或是异样的目光,有时仅仅是为了一个镜头。去年以来,单位建了网站,办了电视专栏,今年又全面铺开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了“农业科技进万家”工程,开展了“科学发展促崛起,电教引领奔小康”主题活动,“七一”期间还集中宣传一批先进典型,这就要求我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形容憔悴更是司空见惯。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从来没有厌倦和彷徨过,当一位位“老曾”闪过,当一个个故事展现,当一期期节目出炉,我都会无比的兴奋与自豪,感觉背后有一座大山可倚,让我有无穷无尽的激情与动力去迎接一轮又一轮新的挑战的到来。
几年过去,我也算是党员电教战线上的一员老兵了,回首与党员电教一起走过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要说滋味:苦并快乐着;要谈感言,同样的一句话:明天,我依然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