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认定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之我见
发布时间:2008-10-06 09:26:00 访问次数: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 陈超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绩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考核和使用干部的依据。对干部实绩的考察,不仅能直接了解到被考察者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情况,还能据此了解其品德、观念、胆识和工作态度等信息。当然,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全面、准确、科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就实绩论德才的层面,必须切实按照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一是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也是检验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一个干部素质的高低,是否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关键是看其实绩表现。但是,反映干部实绩的政绩都是个人主观能动和客观辅助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促进。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客观环境较好的地方,干部出政绩相对处于工作环境较差的地方容易得多。即是说同样的干部、同样的任职时间、同样的主观努力,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各地的客观环境极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地域取得的政绩可能非常悬殊。因此,在考察评价干部的实绩时,不能脱离客观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而孤立地单纯地看各种数据、指标。要充分考虑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的差异,结合干部任职地区诸如发展规划、经济基础和通信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去考核认定该干部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准确反映干部的德才素质。
二是既看政绩效益又看投入成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历代从政者所推崇并发扬光大。然而,由于“干部出数字、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干部”现象尚有市场,以致有的干部不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高度,立足当前现实做规划,去考虑哪些事该干、哪些事不该干、哪些事应多投入、哪些事少投入,考虑更多是媒体上有影、有声、有名和上级表彰等效应。把工作当成升官发财的阶梯,捞取名利的资本,不惜杀鸡取卵,以耗尽老本、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等等。最终“实事”办了不少,人民真正受益的不多,负担却随着领导实绩的增多而加重。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创造政绩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为出发点。那些本大益小、中看不中用的做法,那些领导高高兴兴、群众深恶痛绝的行为等,都不应该或不全应该称作实绩。因此,对待领导干部的“政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是否“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以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评价标准。
三是既看数量质量又看方式方法。实绩于领导干部是指为国家、为人民办的实事、做出的贡献与取得的成效,最终结果反映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考察评价干部的实绩,理所当然要看他任职期间所管辖范围的变化,但也有少数干部的“政绩”看上去确实很显著,却往往无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或采取造假帐、报假数、偷税漏税、欺上瞒下的手段,或对自己有利就干,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献礼工程,甚至超常规建设、重复建设,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考察干部实绩时要兼顾取得所采取的手段,看是否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是否为本地区、本单位客观条件所允许。那些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和只顾小团体利益的做法,虽得眼前之利实则贻害无穷的行为,应视为不正当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保证不让那些勤勤恳恳、踏实工作、不事张扬的人吃亏,不让那些在艰苦困难环境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人寒心,也不让那些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惯于作表面文章的人捞好处,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敢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浓厚氛围。
四是既看过渡传承又看实际隐显。事物在不断运动发展,某干部在某个地方任职只是阶段性的,其实绩的取得是一个继承性的历史过程和量变过程。考察认定领导干部实绩时,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准领导干部实绩取得的时间跨度和空间方位,科学界定前任留下来的实绩并合理扣除。因为有的是从零开始创业;有的是从前任承接过来,继往开来;有的基础条件好,稍加“修整”便成正果;有的基础条件差,殚精竭虑才能扭“亏”为“盈”。如果片面将一个领导干部任期的全部实绩归其所有,可能造成前任打基础后来发挥作用归结到继任的头上,人为把前任与现任的实绩混淆起来,把不同时段上的工作实绩混淆起来。同时,干部的实绩既有当前的发展繁荣,又要有长远的发展后劲;既要看到近期的、显现的政绩,也要看到长远的、潜在的政绩,而且要善于发现和界定“潜绩”,对其任上一时未见效的基础性和隐形政绩合理评定。当然,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领导班子实绩的取得,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具体到班子成员某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预防干部考核工作出现集体的实绩个人所有、个人的实绩大家沾光的现象,从而达到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主观努力程度。
五是既看硬件成果又看软件效应。不论哪个地区、哪个单位的领导干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实施者、领头羊,也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职责。因而在考察领导干部实绩时,既要看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要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既要看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又要看日常工作、基础工作、一般工作。要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同列入考核指标,在考评实施方案中对“三个文明”合理划分比例,实行定量分析。因为每个干部物质方面的实绩显而易见,便于考核量化,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和保持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等,就不如经济指标、基建项目来得快、显得明。如果偏重看完成硬指标的工作实绩,就会助长少数人把主要精力以至全部精力用在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上,甚至用在锦上添花、做表面文章上,对思想政治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和弱势群体帮扶等见效慢、又无法或不宜量化的工作得过且过。实绩中显绩与隐绩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力求通过考评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成果、打下基础的领导干部,其实绩都得到全面准确评价,积极弘扬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好作风。
当前,全党全国正兴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高潮。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中央组织部经中央同意专门印发并实施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我们认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选好用好干部,建好领导班子,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通过本文“五个措施”,进一步深化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察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同时可进一步促进干部重温使命,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地履行职责执政为民,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