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谈基层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2008-11-25 14:41:00 访问次数: 赵超英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
赵超英,原河北省青县县委书记。以村民代表会议为特点的村治“青县模式”,本报和其他媒体曾多有报道。今年5月,赵超英同志调任沧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上任后,专门就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他调研期间所形成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编者
一、基层组织建设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说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这话没说到点上。应该说组织部是管组织的才对,管干部只是组织工作的一部分,尽管很重要,但这工作对组织部来说更多的是技术活,下有民主推荐,上有集体研究,我们主要是按照《条例》组织运作。再说,我们才能管几个干部?最终工作还是要靠广大的基层组织、广大的党员队伍去干。基层队伍烂了,多少局长、乡长也干不成事。我们要胸怀大局,不能铁路巡警各管一段,配齐班子就完事,不管干成事干不成事。我们要围绕着党的事业转,一个县少则几十万人,一个乡、村也成千上万,这样宏大的事业单靠几个干部、“精英”是办不成的,最终要发挥系统的效能,还要靠我们的组织,靠广大党员把老百姓带起来才行。
此外,我们还要有忧患意识。一两个干部出问题我们不怕,如果组织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两委”冲突就是个信号,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两委”干部之间的矛盾,它的背后是干群矛盾、党群矛盾,有的村党员不买村委会的账,群众不买支部的账,搞得很对立,甚至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党员一个也选不上。其中有个别坏人捣乱的,但总归是党支部、党员队伍公信力不够、战斗力不强,这样下去我们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会出大问题。党的领导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一旦出事谁也担当不起来。站在这个角度看,基层组织建设是第一位的,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每个村的党支部、党员队伍都是一个硬棒棒的团队,群众又拥护,再大的风浪也不怕,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迟早能把事办好。
二、关于农村党建改革创新
中央领导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话很英明。改革创新并不难,只要办实事就行,办实事很难不创新。问题是有人现成饭吃惯了,光知道那点基本经验,眼里没活儿,不办实事儿,就甭说创新了。
比如,不少人还把“村委会”称为“大队”,不仅这样叫,真事儿也觉得一样,还是老思想、老办法,不管你是“大队”还是“村委会”,我一样抓、一样管。其实,“村委会”和“大队”根本不是一回事。“大队”是经济组织,手里有生产资料,社员得乖乖地听话,不然就没饭吃。那时候党支部靠这个拐棍就能管住社员、管住农村。如今不一样了,“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灵”,谁情现成的也不行。事儿明摆着,只要你还有点良心、有点智商,就得变着法儿干!还用得着嚷喝创新吗?有人眼里没这活儿,抱住“领导”俩字不撒手,不看眉眼高低,挟着村委会瞎指挥,结果村民不买账,村委会闹对抗,“两委矛盾”根儿也就在这。
当然,党支部领导是要有个抓手,或者叫载体。过去我们抓住了“大队”这个牛鼻子,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后来“大队”垮台主要怨“大锅饭”,大方向错了,但那时我们的组织工作还是抓住了关键点的。现在农村的牛鼻子在哪?集体经济没了,农民凭什么听我们的?你说你正确,他不买账你怎么办?说到底还得从顺民意抓起,顺民意才能得民心,有了民心才有选票,才有执政地位,才能领导村民。而民心、民意非从民主抓起不行,谁领导了民主谁就能抓住民心。
哪是抓民主的地方呢?以前我们主要是抓村委会,现在看那主要是个办事机构,效率比民主重要,再说三五个人民主也不管用。村民会议直接民主倒是最充分,但一般开不起来,也没法驾驭。最合适的还是村代会,十几户选一个代表,一般都是明白人,既能代表民意,也便于做工作。把党支部和村代会融为一体,管决策、管监督,具体事让村委会去办,这样党支部领导起来合理合法,村委会办事名正言顺。我看搞得好的村庄大多是这个模式,有的叫“村代会常任制”,有的叫“议事会”、“党群联席会”,无论叫什么,管用就行。这样简单一变,就一顺百顺了,真正有机制创新的意思,可能是农村党的领导实现方式的一次变革。
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机制、体制,治病根,管长远。但也别好高骛远,该做什么做什么,甚至只要把工作做实就管用,搞形式糊弄人,再好的体制、制度也不管用。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党员
发展农村党员首先要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抓起,要把农村的各路精英都抓在手上。首先是初中、高中毕业回乡的学生,他们还保持着学校培养的温度,有知识、有热情、可塑性强,要趁热把他们抓住,入团、入党、干工作、压担子,这些青年是党的未来,也是农村的未来。不能放凉了再抓,一放就会出毛病,要不别人就抓走了。还要注意抓住家族长、红白事“总理”, 这些人可以说是传统农村社会的精英、骨干人物,他们多数德性强、人缘好、脑瓜明白、在群众中有号召力,他们也多是新社会、红旗下生长的,不能看成是封建势力,条件好的也要想法培养入党,这有利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工作。企业主、经纪人对农村发展影响很大,与农民利益关联度也很高,这些人智商高、有实力,愿意入党、符合条件的也要发展。但德性差、人缘不强的不要拉进来,那样我们会脱离群众,毕竟我们是站在老百姓一边的。
有人说现在农民只管自己挣钱过日子,没有政治热情,不想入党。这是假话,或者不了解实情。有位洋圣人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是本能,不会没有政治热情。问题是有些地方不让人家参与,就是村干部说了算,连党员也参与不进去,更不用说群众了。不是人家没热情,你不给人家玩,人家只好找别人玩去了,一些地方宗教势力发展快,就是这个问题。
这里有体制架构问题,缺乏经常、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有方法、作风问题,有的村干部觉着自己本事大,不用民主也能把事办好;也有个别人不是立党为公,而是结党营私,不民主、怕民主,搞专权、霸权,完全是为个人和为少数人的利益,要么不发展党员,怕竞争、怕夺权,要么发展党员搞家族化、朋党化,党员队伍成了支部书记的“子弟兵”,这样搞好人谁还入党?这很危险!发展党员要也从民主抓起,相信党员、相信群众,依靠党员、依靠群众,公公道道,办好事、办实事,把党员、党组织的形象搞好,让人们觉得党组织好,党员好,人们才愿意入党,我们的队伍才会日益壮大,要靠厚道争天下。
四、党的领导、民主政治要一体化、一起抓
党的领导是为了让老百姓当家作主,让老百姓当家作主也是为了更好实现党的领导,并不矛盾。说党要领导就不能让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说了算就肯定会不要党的领导,这是混账逻辑,一点历史唯物主义、一点党的知识也没有。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并不是要搞无政府主义,他们懂“千人敲锣,一锤定音”的道理,不可能谁都说了算。实际上他们只是要求自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说了算,这也正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老百姓肯定会跟着我们走,党的领导就实现了。咧着干的是极少数,根子还是对干部有成见,你不是他们的人。有两种极端,有的村支部班子一说村民自治就放羊不管了,不负责任,不敢领导。有的正相反,不管你自治不自治,还是我说了算。这两个极端其实都是怕群众,怕民主。有的是没真能耐,一民主就没市场了。有的是有私弊,一民主就露馅了。有的是不相信群众,认为一民主就乱了。
我一直做基层工作,开始也搞不明白什么民主自治,多少年才绕过弯来。实际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不是自家的买卖,老百姓不吃你的、喝你的,你凭什么不让人家当家作主?再一个,我们有这么大的优势,只要行的端、走得正,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我们怕什么?还有,农村是熟人社会,老传统很厉害,只要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办,谁敢捣乱?他不怕村干部还怕街坊四邻呢!做事不要总是从概念出发,“领导核心”不是咱买下的,是干出来的,是民心所向凝成的,没有民心哪来的“核心”!所以,党的领导不能高高在上,要与群众当家作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要一体化、一起抓,领着群众搞民主自治,在民主自治中当核心,在民主中激发竞争力、锤炼执政能力。不然,我们组织的功能会退化、萎缩。还要看到,民主也是个工具,不为我用,必为人用。共产党就是靠搞民主起家的,不敢民主、不会民主,反倒让别人拿着民主来要挟我们,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五、城市社区党建要建队伍、打基础
社区管理要靠居民自治,社区党建也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去抓,靠外在的领导管理不是个常法,最终要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树立影响、形成核心才行。基础工作要从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抓起,靠属地党组织、靠老党员当种子,在居民中广泛交朋友,大小老板、打工的、家庭主妇、青年学生都要交,从中发现好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启发、培养成积极分子,条件成熟了发展入党。这样一个一个发展,人多了再按照不同类型建立党小组、党支部。这个过程中,老党员、新党员、积极分子要发挥作用,不见得承担多少行政工作,主要是当好人、办好事,在社区居民中竖形象、立榜样,让居民都服我们、信我们,慢慢核心形成了,在决策、管理、监督中的领导作用自然就能得到发挥,党的领导地位就逐步建立起来了。总之现在社区党建要做实事,打基础,少务虚。
六、基层党建工作要实打实
抓典型不是就典型说典型,而是要从个别中发现一般,找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要不然就没有意义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