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08-11-19 17:18:00 访问次数: 刘世文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在理论创新上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有一条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这就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以人为本的哲学世界观。这条主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深厚、最坚实的哲学基础。
实践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和束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阶段。十年动乱结束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但在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使实践标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实践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党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战略,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在实践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生产力标准冲破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并进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如何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标准的高度解决了这一理论难题。他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这是对实践标准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认识论上实践标准和唯物史观上的生产力标准紧密起来,这就进一步坚持了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是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观。
强调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不仅牢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而且也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回答,就是建立在生产力标准基础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的本质时,首先强调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克服了过去只从阶级性上回答党的先进性的局限性。
以人为本冲破了“以物为本”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目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30年的新情况下,需要对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予以新的审视,这就促使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就必然要求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以人为本,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归结起来看,它们体现了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体现了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
(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所所长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