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25 15:01: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关于中国政治的发展模式,笔者曾经在《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五大特色》一文中作了集中的、简要的探讨(载《人民论坛》2007年第8期)。在文章里,笔者提出,我国已经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所谓一种新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就是指在发展和实现民主的进程中,由于采用的途径、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制度与别人不同,从而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稳定的鲜明特色。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五大特色是:一是民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二是民主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三是民主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四是民主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是从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开始;五是民主发展的优先次序是必须搞好党内民主建设。
文章发表后,曾引起一定的反响并引发了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讨论。如果现在要就中国政治模式这个话题继续说些什么的话,我认为,最紧要的就是认识到,中国政治模式的关键在于党内民主的发展。
党内民主的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政治模式的关键,是因为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五大特色,都与党内民主分不开。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开展党内民主,就意味着党必须坚持民主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样,开展党内民主,必然要求党坚持民主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而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发展基层民主、优先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本身就包含着或直接就表现为党内民主的问题。
强调党内民主发展是中国政治模式的关键,绝非一句大话、空话 强调党内民主发展是中国政治模式的关键,绝非一句大话、空话。这是因为,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活动的枢纽点。今年,恰好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启动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启动了中国共产党自身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3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总结开展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着手,认真分析了“左”的思想路线和“文化大革命”造成党内民主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要走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道路,既富有理论的彻底性,又富有实践的可行性,使党内民主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呈现出继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如果说中国政治模式能够被认可,能够独树一帜,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开展党内民主,必须记取6条经验教训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来之不易,是党不断探讨党内民主遭致破坏的原因,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而取得的成果。开展党内民主,必须记取6条经验教训:
第一,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党内开展民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与集中是实行党内民主不可缺少的两个过程,民主过程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不同意见;集中过程则是对各种议论、建议进行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即作出决定。一般来说,民主的过程更长些,内容更大量些,民主过程走的透彻了,集中过程就显得相对简单、易行。因此,贯彻民主集中制,应侧重抓好民主过程。民主集中制一旦缺失了民主,剩下的就只有“集中”了,而离开民主的“集中”,实则是专权。
第二,要克服个人崇拜和家长制。在党的组织结构中,领导班子、领袖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维护领袖人物一定的威信。但是,不能不适当地把领导班子和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特别把领袖个人的作用过分突出,凌驾于领导班子甚至于全党之上。如果过分强调领袖个人的作用,就会形成个人崇拜,就会搞家长制、一言堂。
第三,要破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党内所有的领导职务都是经由选举产生的,而且职务不是终身的,有一定的任期。党内领导职务变成终身,是对党内民主的破坏。因为搞了终身制,选举、监督、罢免都将流于形式,势必演变为个人独裁。推进党内民主,必然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即必须明确领导职务的任期和届期,规定一任为几年,连选连任为几届。
第四,要克服党内留存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个人崇拜、家长制和终身制现象的形成,都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一定要把反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要落实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党员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就是“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党内民主权利就在于党员拥有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就在于党员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参与议论党务和政务的权利;就在于党员拥有选择干部的权利;就在于党员能够对其他党员包括党的干部拥有监督的权利。
第六,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开展党内民主,制度问题至关紧要。
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来发展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于选择了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来发展党内民主的正确道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和形成了下述具有重大意义的22项制度,这分别是: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的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和报告工作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制度;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度;干部民主推荐制度;干部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巡视制度;谈话诫勉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质询制;问责制;罢免或撤换制。大体说,以上22项制度的前7项属于党内民主生活方面的制度规定,第8至第16项属于干部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第17至第22项属于权力制约监督方面的制度规定。党内民主生活、干部管理和权力制约监督这三大制度体系的形成,有力地发展了党内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当前,在中国政治模式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在党内民主获得可喜发展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继续重点地推进党内民主。我认为应着重强调3个重点:一是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二是在继续制订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同时,要以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重点;三是在继续展开党内民主全面建设的同时,要以发展基层党内民主为重点。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内民主建设,中国政治模式才会更加巩固、更加发展。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创新不断涌现
2007年4月15日出版的《人民论坛》“特别策划”栏目推出的《中国的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一组专题文章引起广泛反响,参加这次讨论的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外,还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等多位专家学者。
该组文章通过对中国民主模式的集中探讨,引起了理论界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总计有国内外600余家各类媒体对此专题文章进行了转载、评论或跟踪报道。刘熙瑞等多位专家在其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已经确立,中国诞生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创新不断涌现,共同构成了“中国式民主”的基本民主形式。具体文章内容请参看2007年4月15日出版的《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 (2008-12-16 第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