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回顾
发布时间:2008-12-25 09:48:00 访问次数: 郑科扬 信息来源:《党建研究》
-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中奋起,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创造了国家发展奇迹的30年;也是党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重大成绩和显著进步的30年。30年来,我们党在世界风云迭起、矛盾错综复杂和国内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集中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当今中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三个根本问题,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的11年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全面实现拨乱反正,促进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迅速完成战略转移,作出并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坚定不移地不断排除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在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率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领全党全国人民胜利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容应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坚持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同时,聚精会神抓党建,密切联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起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到现在的6年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提出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沉着应对国内外局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攻坚期、人民内部矛盾突显期的特征,坚持“两个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轨道。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紧扣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在新的水平上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伟大事业继续又好又快地发展。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成功地领导着一场以改革开放为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的革命。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全过程;坚持推进新的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互动中前行,贯穿全过程;同全国各族人民血肉一体、命运与共,在风雨中同心协力创造辉煌业绩,贯穿全过程。在30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整个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交相辉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展现在当今中国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政党的根本标准。一个真正先进、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好党,只能是始终坚定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并保证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的党。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党。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基本解决了世界上一些人认为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浪前行,提前实现了国家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30年中,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诸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也取得了自身建设的重大成绩和显著进步。
(一)党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党员素质普遍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新的发挥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大学生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自觉接受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源源不断加入到党内。党员总数从1978年底的3698.1多万名,已增加到2007年底的7400多万名。其中,1976年11月后入党的近70.9%,具有大学专科和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32.4%、60.5%。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更是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1950.6万人;1995年后每年新发展党员均在200万名以上,去年激增到270万人。广大党员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列,团结群众,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艰险、有危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特别是在城乡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时刻,在抗击严重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置突发事件等严峻考验面前,大批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经过群众评选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技创新代表、社会道德标兵等,共产党员都占总数的80%以上。
(二)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30年来,无论是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创改革先河,还是改革向城市拓展,探索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党的基层党组织都奋斗在最前线,坚持正确方向,同广大群众一起勇于攻坚克难,显示了巨大的能量。2007年,党的基层组织已从1978年的211.6万多个增加到366.3万多个,构成了覆盖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并且日渐完善的组织体系。全国共有38.4万户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9.3%。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发挥着重要保证作用。
(三)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用于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示出先进政党的创新活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一以贯之的执行,极大地活跃了全党的思想,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在新时期,我们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探索回答关于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过程,同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作风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新的发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成为全党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且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以及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思想,不断转化为全党的共同行动。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成绩和显著进步,成为我们党保持蓬勃生机与创造活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四)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和能力总体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凝聚了一大批各类新型专门人才。30年来,我们党把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新时期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要求的高素质骨干队伍,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紧紧抓在手里。从坚决平反冤假错案,到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干部新老交替的自然规律,提出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从重点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到全面实施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的人才战略;从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启动干部制度改革,到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重点,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步推进。整个干部队伍呈现出发展壮大、素质提高、结构优化、能力增强的态势。就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而言,省、市、县三级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较好地发挥了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作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均达99%以上。在30年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历经“大浪淘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