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马)依靠强化基层组织实现在地方长期执政
发布时间:2008-12-31 16:25:00 访问次数: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信息来源:《党建》
-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印共(马)成立于1964年,为全国第三大党,现有97万党员、10万个支部,较长时间在西孟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等邦执政。印共(马)这盏共产主义的明灯何以能长期照亮西孟邦等地方邦的上空,与其重视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致力于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作用密不可分。
做好对党员的遴选、教育和管理的大文章
印共(马)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认识到,搞好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造就好党的材料——党员。因此,该党十分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其一,严格入党程序,提高党员质量。长期以来,该党吸收党员较为严格,一般从党的积极分子或是最同情党的人员中挑选确定培养对象,将他们吸收到支部下属的附属组织,由上级党组织给他们上党课,教授马列主义、党的历史和现状、党章等,并分配他们从事各种工作,比如派往群众组织开展工作。表现好者,支部才会把他们列为党员候选人。当他们符合党员的最低标准时,可被吸收入党,入党后他们仍要接受党组织的政治教育,并根据党的安排前往工会、学生等群众组织工作。在一年预备期届满后,支部根据他们的责任心、工作表现等决定是否同意他们转正。其二,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其主要程序是对党员进行年度评估,上级组织派人参加评估会。评估内容包括:是否遵守党章党纲、履行党员义务与权利、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参加了党组织的培训、参加了群众组织活动、在群众组织中表现如何、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按期交纳党费等。评估合格者才能延续党员资格。如不符合标准,就要清除出党。如果是不参加组织活动而被清除出党,本人可以向上级组织申诉。评估会后,支部要向上一级组织递交党员评估会报告,报告需得到上级组织的批准和登记。所有评估报告最后要统一上交中央。实施该项规定后,既加强了上级党组织和中央对基层组织的评估、管理和指导,整个党员队伍素质也有一定提高。其三,加强对党员的理论教育。党在中央和邦的两级党校每年开办短期培训班,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党章党纲以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阶级学说的教育。党还结合领导人诞辰活动开展党员教育。此外,还增加党报党刊的发行量,出版党代会文件,通过扩大宣传品的发行量,帮助基层党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各邦通过自办地方党报党刊,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进行宣传鼓动和教育。其四,重视对海外党员、游离党员和海外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该党在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有海外支部,它们与国内支部一样定期开会和开展活动,包括筹资活动。为了加强对海外支部的领导和管理,最近该党中央决定从海外支部中选举一名代表参加2008年3月举行的十九大。其五,通过制度建设等手段抵制不良思想对党员的侵蚀。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党发现,共产主义价值观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有所淡化,享乐主义、高官厚禄、索要财物、迷恋私企工作,向党组织虚报个人收入、收受贵重礼品、结婚时接受嫁妆、纵容腐败等思想行为有所抬头。为此,党要求各邦党组织采取纠正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行动。对错误严重者,必须采取纪律处分措施。对其他党员,则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广大党员筑起防线,抵制非共产主义思想的侵蚀。此外,地方党委也在开拓创新,通过制度建设对党员不良思想行为进行约束规范。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争取选民的支持
印共(马)非常重视通过党的支部来做群众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其主要举措是:其一,注重做群众组织的工作。该党在全国有6个群众组织,即工会、农协、农业工人阵线、妇女阵线、青年阵线和学生阵线。该党认为,支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广泛争取群众,扩大选民的支持。为此,党支部要求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到群众组织中工作,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传递党的声音,确保党对群众组织发挥指导作用。该党要求党员不能把党组织的运作原则和方式强加给群众组织,允许群众组织保持自己独立的运作方式。该党还要求党员要定期向支部或上级党组织报告他们在群众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由于广大党员长期参与群众组织工作,印共(马)的群众组织力量不断增强,并在2004年全国选举中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其二,争取贱民等社会弱势群体。印度种姓制度的延续积聚了1.6亿人口的贱民阶层,他们处在社会最低层,是最受压迫和奴役的群体,3/4住在农村。印共(马)坚决反对种姓制度,致力于做贱民等弱势群体的争取工作。一是将他们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安德拉邦就成立了“反种姓歧视委员会”和“部落民组织”。二是要求支部加大宣传,要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非贱民阶层中的穷人懂得种姓制度的危害性。三是利用贱民和非贱民阶层中贫苦百姓所面临土地、社保、就业、卫生、教育等问题,把他们动员起来,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四是在这个群体中发展党员。其三,广泛团结其他社会中下阶层,如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该党地方党组织要求社区支部和党员将组织发展目标锁定在城市贫民身上,注意吸收他们入党。党还注意团结中产阶级,积极争取他们加入工会。西孟邦成立了残疾人组织,分支遍及各县,成员达5万人。安德拉邦根据本地实际,创办了编织工、牧羊人、制陶人、渔民、理发师、洗衣工等行业性群众组织。成立这些组织后,党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党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努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印共(马)的地方党组织重视利用民众所关心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来进行宣传、鼓动,发动群众维护自身利益,以此提升党的社会影响。其一,利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来提高支部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在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附近的农村,村支部就利用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如农民需要资金购买种子、化肥,村支部就带领群众向政府施压,迫使政府向农民提供了1600万卢比贷款,此类举措提高了党的威望。在城市,党支部则利用群众关心的物价上涨过快、失业率较高、社会福利待遇较低等问题组织开展活动,扩大党组织的吸引力。其二,支持鼓励党员在群众中散发或销售党的刊物或宣传品,帮助普通民众理解认识党的政策主张,吸引他们加入党组织或群众组织,扩大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三,鼓励基层组织经常开展筹资活动,所得资金的一部分留给支部,其余上交县委。这也调动了支部筹资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基层组织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印共(马)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部分党员素质不高。有的党员除了选举或有重要政治任务外,平时对支部的定期活动并不积极;部分新党员脑子里仍带有社会中各种陈旧思想,习惯用一些资产阶级政党惯用的不良手段开展组织活动,一些党员因抵抗力不强而同流合污。其二,相当数量的支部活动不积极。印共(马)十八大报告称,在安德拉邦有27%的支部活动数量有限,3%的支部名存实亡。在其他邦,许多支部活动不大积极。如阿萨姆邦多数支部没有定期召开会议,许多党员不参加支部会议。泰米尔纳德邦1/3的支部每年只开一次会,另有1/3的支部是在上级党组织要求响应中央委员会的号召时才开会。即使在基层组织工作开展较好的喀拉拉邦,也有50%的支部没有按照党章规定和上级要求正常开展活动。其三,宣传与组织动员群众的工作仍有待提高。十八大报告称,不少支部、党员仍不大重视在群众中开展广泛动员宣传并抓住其切身苦衷开展抗议活动的意义,结果对上级组织号召举行的抗议活动响应不力,要么是举行了活动但形同虚设,没有产生任何政治效应。党组织派往群众组织工作的党员干部人数不够,对他们的需求不大关心。有的党员没有按照党章规定参加群众组织工作,有的也未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在群众组织工作上。党组织对如何动员群众反对教派主义和种姓制度并摆脱其束缚,仍苦无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