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油子”背后的官场文化探源
发布时间:2009-02-25 15:45:00 访问次数: 韩玉芳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征求数百位党政干部对“官油子”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为“官油子”画像,这正像当年毛泽东亲自为自由主义画像帮助人们认识自由主义以克服自由主义一样,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官油子”,淘汰“官油子”,重用“老实官”。
“官油子”与某种官场文化有关
“官油子”为何“油”?这和某种官场文化有关。从为“官油子”画像的种种特征来看,它反映了一种“思想消极化、工作形式化、作风庸俗化”的不良官场文化。
所谓“思想消极化”,就是信仰虚无,党性靠边,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名与利的平台,而不是当作积极为人民服务的条件;追逐个人名利是心急火燎,锱铢必较,做工作则是避重就轻,讨价还价。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丧失理想信念、意气消沉的精神状态。所谓“工作形式化”,就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花拳绣腿,虚张声势,不做实功,只做虚功。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只为讨好上级、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所谓“作风庸俗化”,就是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玩弄权术,拉帮结派,贪图享乐,沉溺于灯红酒绿等等。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腐朽没落的作风和情趣。
这样一些与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格格不入的问题何以成为一种不良的官场文化?分析起来至少有如下两方面客观原因:
一方面,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中消极官场文化的影响。朱元璋当皇帝当到第十八个年头(公元1386年),曾感慨他任用官员中的一个现象: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就变得又奸又贪。这就是封建官场文化的作用。武则天圣历年(698),出了一位“模棱宰相”苏味道,此人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遇到矛盾不置可否。他常对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中国古代的官场可说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吸纳人才的同时又在毁灭人才。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制,是形成人身依附和人身控制的制度,使人丧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以及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想做官,必先获取了当奴才的合格证和卖身契之后,才能混迹于官场。中国几千年的这种封建官场文化遗毒,不可避免地会在当代的政治生活中有所反映。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干部任用制度和干部评价制度存在某些问题。最近见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瓮安县原县委书记王勤:“当地干部对王勤的普遍评价”相当不错。然而,这只是当地干部的评价,“当地百姓”的评价就未必如此,因为王勤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平衡干部的利益。如果没有出现“瓮安事件”,王勤的政绩考核不会太差,他在仕途之上也会一路绿灯。可见,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考核,有的地方还只限于在下一级或同一级干部中进行,不能说这种考核没有价值,但是这只是一种考核。只限于这一种考核,不仅忽略了人民群众的考核这一考核主体,而且还有可能助长弄虚作假、吹吹拍拍的不良官场文化。一些为民做事的好官,民意倒是不错,但是为民难免得罪官,或官缘不佳。所以,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应当由当地百姓评判,要靠“民意”,而不是靠官场上的“官意”。
如何淘汰“官油子”,扫除不良官场文化
首先,在为谁当官、为什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的问题上正本清源、坚定信仰。当年孙中山开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去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那时候的革命者,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家境并不贫寒,他们不为升官发财而投身革命,而是为了信仰——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坐了江山的共产党员,应该矢志不移地坚定这个信仰,谋求这个大利益,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当官,而是为人民群众当官,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职,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有底气与腐败的官场文化、与“官油子”划清界限。
其次,兴学习之风,营造健康的官场文化。从古代的“学而优则仕”,到今天的考公务员热,反映了人们古往今来对仕途的追求。当官,能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抱负和自我价值,这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健康的官场文化,使人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早在70年前,毛泽东就号召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又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风气。要形成良好的官场风气,就要大兴学习之风。过去,是“读书做官”论,进入官场就不再读书,只揣摩官场关系,官场登龙术,钻营升官;今天,要提倡“做官读书”,要用书卷气抵制旧官场上的俗气、霸气、匪气。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懂金融,懂网络,懂文化,懂公关,懂语言技巧,懂得让治下的发展更平衡,展现现代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现代品格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主动塑造官场自我,提升品位,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轻松坦荡,快乐做官。要形成有真才实学、能真抓实干为荣,不学无术、不干实事为耻的健康官场文化,使“官油子”没有市场。
最后,加强官员任用和考核的制度建设。官员任用和考核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各种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不良官场文化就会恣意泛滥。在制度建设中,要特别强化群众监督和群众参与的机制建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人:他在政治上非常走运,官越当越大,但民间声望却越来越低。这就是缺乏群众监督的结果。只有当公民对官员的奖惩和职务的升降有发言权的时候,官员才会把人民的利益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的政绩既然体现于为民造福,最有发言权的是民众;干部既然是人民公仆,他们的去留升降就该充分体现民意;如果考核监督只在干部中进行,当地领导首先顾及的只会是当地干部的利益;如果升迁只由上级决定,下级就只会对上级负责;上级不正,他们只会跟着歪,上级正,他们就可能变着法子去欺骗上级。毕竟,欺君易而欺天下难。可见,要培育健康的官场文化,淘汰“官油子”,必须从制度建设抓起。
(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