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看党的建设:访著名党史专家张静如
发布时间:2009-03-26 15:13:00 访问次数: 记者:王鹏志 信息来源:《前线》
-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为了深入认识这一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
记 者: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您认为,从宏观层面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静如:从宏观层面看,我认为,党的建设的成绩或创新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全面拨乱反正,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日益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30年来,我们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发展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际,我们党又陆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创新,表明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指导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保证。
第三,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更加集中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按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一贯目标和方针。党的十二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六大提出,“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都使党的建设理论更加充实、丰富和完善,对指导党的建设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日益清晰。在原有的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三大建设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强调了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新思路;在党的十七大上,又提出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从而构建起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有了这样的格局,党的建设就更加具体明确。
记 者:刚才您主要从宏观上讲。如果从具体层面看,您认为党的建设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静如:从具体层面讲,成就也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制度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亮点。面对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立足实际,在试点、试行的基础上,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法规,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2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4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5年2月18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3月30日)等,初步构建起了一个较严密的党内法规体系,形成了以制度保障促进党的建设的局面。
第二,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新提高。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在强化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前提下,一方面,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0年3月12日通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自觉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导向。另一方面,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初步遏制了腐败案件高发频发的势头,对广大干部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
第三,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作出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的论断,提出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并对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开始的历时一年半的全国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凸显出来,党作出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的论断,赋予了先进性建设为党的建设主线的地位。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提出,使新时期党的建设重点更明确,任务更突出,对促进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有新举措。改革创新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为此,在党的报告、文件中多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已成为各地方各单位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围绕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我们党进行了全方位的努力,也取得了全面的进展。比如在理论建设方面,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制度建设方面,大量新制度新法规不断付诸实施,提高了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管理、监督、罢免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新制度、新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各地也探索了许多新经验,如“两票制”选拔党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等,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记 者: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建设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党的建设也并不是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您认为党的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静如:从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成绩是主要的,但问题和不足也是存在的。我认为,概括起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党内民主有待加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党的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仍有待巩固,被党委会、常委会所取代的情形仍时有发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在许多情况下还难以真正落实,党员权利还缺乏有力的保障;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致使民主集中制在一些地方的弊端还没有根本改变;发扬党内民主还不够,群众参与还缺乏制度支持;党内选举制度也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第二,执政能力尤其是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离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学习型政党建设不够深入;一些党组织在领导本地方本单位发展方面缺乏科学思路。
第三,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善。作风建设的本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三大优良传统,虽然在新形势下这些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是,仍有不少干部在作风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感情。比如,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奋斗精神、奉献意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等等。
第四,党内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虽然在治理腐败方面我们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出台了许多有力措施,严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