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做文、做人与做官
发布时间:2009-04-20 13:51:00 访问次数: 梁 衡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名句出自《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范仲淹的这篇作品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道德和政治财富,而愈显其生命力——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传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忠孝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随着中国历史进入现代社会,这两《表》的影响力,已在逐渐减弱。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道德和政治财富,使它如一棵千年古槐,历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在下评语前,我们不妨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标准。概括地说可以叫做“一文、二为、三境、五诀”。一文是指文采。首先你要明白,你是在做文章,不是写应用文、写公文。文者,纹也,花纹之谓;章者,章法。文章是以一门以文字为对象的形式艺术,它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并通过这个法则表达作者的精神美。“二为”是写文章的目的:一是为思想而写,二是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既要有思想价值,又要有审美价值。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美,或曰三个境界。古人论诗词就有境界之说,我现在把境界再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景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谓之“形境”,类似绘画的写生;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谓之“意境”,类似绘画的写意;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让你口服心服,谓之“理境”,类似绘画的抽象。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指要达到这三境的办法,我把它叫做“文章五诀”,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识。这一切,又都得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这就是“一文、二为、三境、五诀”之法。以这个标准来分析《岳阳楼记》,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它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就不难明白它为什么称得上“千古第一美文”。
《岳阳楼记》的核心是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但如果作者只说出这一句话,这一个理,就不会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学艺术,是口号,是社论。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而且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在“理境”之美出现之前,已先收“形境”、“意境”之效,“三境”之美俱全。再加上贯穿始终的文字之美,算是“四美”了,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分别达到了很难得的高度,借用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就是“四美具而二难并”了,是一种高难度的美。
■我们该怎样做人——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之美
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忽略了文中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前者是讲政治观,后者是讲人生观。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达到了不朽。其实,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支撑,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有信仰、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对此,结合范仲淹的人生实践,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