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心理压力
发布时间:2009-05-05 13:27:00 访问次数: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信息来源:《前线》
-
编者按:心理压力是当前人们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承受着比常人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带来的问题除对个人造成不利影响外,也可能给组织甚至社会造成更大危害。传统观点往往认为心理压力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感受,是无需也无法管理的。本课题组认为采取认知转变为主,行为调节为辅的压力管理方法,可以调节、控制甚至转化压力。本刊分三期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现代社会,领导干部的压力管理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正确认识和管理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也是当前领导管理的新课题。
一、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心理压力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环境的外在因素,也有自身承受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内在因素。
(一)工作性质因素
首先,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是造成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工作日趋规范,各级领导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更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难度加大,领导干部工作压力相应加大。其次,履职氛围也让领导干部面临压力。一方面是政策执行难。比如机构编制改革。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矛盾凸显。另一方面是政策配套难。一些政策缺乏系统性,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执行者解决一个问题牵出其他难题,无形之中有时也会“制造”矛盾,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领导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矛盾和关系。
一是传统的文化观念。传统“政治精英”文化熏陶下,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道义上的责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为社会所瞩目,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时只能委曲求全,顾全大局。这种紧张情绪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
二是竞争环境。当前在党政机关,聚集了大量精英人才,相互之间比能力、比素质、比实力,可以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千军万马。在干部的使用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待完善,难以保证优秀的人才一定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事业、前途的种种忧虑使领导干部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如愿,从而产生沉重的思想包袱。
(三)个人素质因素
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公众群体,掌握和行使着公共权力。在此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既包括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包括面对生活的态度。它不仅影响到其履职的效果,而且决定着他们如何看待现实的困难和体验到的压力强度。一方面,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足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终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另一方面,自我认识偏差导致心理压力。如果领导干部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以为是,工作中唯我独尊,容不得“异己”,听不进“异见”,工作上有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随意发火,迁怒于人;如果领导干部把荣辱看得太重,对个人进退留转想得太多,患得患失,认为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一旦组织没有提拔重用就四处埋怨;如果领导干部把过去看得太辉煌,喜欢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把过去多年的业绩作为现在提升的资本,一旦没有被提拔重用,就产生心理失衡。
二、领导干部要有效管理心理压力
领导干部对心理压力管理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工作水平。因此,领导干部需要结合自身心理压力的特点,掌握压力管理技巧,有效管理心理压力,让自己在适当压力下保持最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一)正确区分自身压力管理的积极方式和消极方式
积极方式主要是指能够导致积极情绪出现的应对方式,对自己和他人不会造成心理伤害,比如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转移和宣泄等。消极方式是指引发消极情绪的应对方式,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心理伤害,比如抱怨、空想、压抑和退避等。
领导干部对压力的处理方式根据影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方式是控制式的压力处理。这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针对不同压力做出反应,如对过大的工作量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等。第二种方式是支持式的压力处理。这种应对方式依赖于环境和资源,一般利用个人或社会的资源支持来对压力做出反应,如转移注意力、寻求压力的释放或进行压力的宣泄等,一旦支持的资源发生匮乏,就会导致压力适应紊乱。第三种方式是回避式的压力处理。这是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它并不改变人与环境的客观关系,而是调节由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消极地忽略或回避压力,甚至否认压力的存在。但当压力慢慢累积超过一定界限后,就会造成个人精神的突然崩溃。
领导干部要想有效地管理自身的心理压力,首先就要对自己当前采用的压力处理方式进行自悟,深刻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压力处理方式,区分出哪些是积极方式,哪些是消极方式,并尽可能多地采用控制式的压力处理方式,以维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采取认知转变为主,行为调节为辅的压力管理方法
行为调节和认知转变是两种常用的压力管理方法。行为调节是指通过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或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而使心理压力逐步控制和缓解。研究表明,常见的行为调节方式,比如体育锻炼、文化活动、行为宣泄等,对于放松情绪都有一定的作用。认知转变是指通过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比如,我们常说的“想通了,就不生气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等,都能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少外界对个人情绪的影响。
虽然行为调节和认知转变都能使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但是,从根本上讲,压力应对的核心是一个认知过程,个体认知的转变是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导干部要以认知转变为主,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外界影响的抵御能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通过外部行为的转变,让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快速回归正常水平,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避免导致不可弥补的错误和过失。
(三)构建压力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压力管理是一个包含压力源、压力管理方式和压力管理结果组成的系统过程。构建压力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从压力产生、压力管理和结果控制等方面,对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行全程监控,将压力化解于产生影响之前。
领导干部要关注自己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是必然的,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履职环境等都会让领导干部产生压力。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对工作上的压力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生活压力源与领导干部的家庭生活状况有关,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无疑有利于降低生活压力的侵扰。
面对特定的压力情境,领导干部可以根据自身特征,结合遇到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既可以运用认知调节,从内部化解问题,也可以通过外部改变来减少压力的感受。压力管理效果,是以情绪的差异来体现的。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差异,理解处理方法的优劣,不断修正自己的压力处理方式,增强抗压能力。领导干部应以压力处理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压力转变为进步的动力。
领导干部压力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调控压力因素,把压力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成效。每位深感压力的领导干部,都应从剖析自身压力应对效果入手,着力设计、实施一套符合自己的压力管理行动方案,培育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共同打造出一个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领导干部群体。□
(执笔人:廉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