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枝:化解群体性事件要靠机制完善
发布时间:2009-06-08 15:42:00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高新民: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网络跟群众打交道
刘树枝: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
冯锐强:树立干部良好形象要增强"一个意识"提高"四种能力"
刘树枝:改进信访工作要从三方面着力
王宗文:五方面引导民间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
任卫华:网络监督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保证信息真实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秦华)今天下午3时,中央党校“党的群众工作”研讨班37名地厅级学员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及党群关系”为题与人民网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浙江省政法委副书记刘树枝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指出,化解群体性事件要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
有网友问到:“近些年来,群体性的事件呈现频发的态势,这和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转型期、社会冲突、利益矛盾比较多有关系。但是当前新的条件下,包括在未来可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怎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做好预防和疏导?”
刘树枝谈到,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有一定关系。信访矛盾如果往后发展就会激化,就可能会发生群体性事件。通过对2003年浙江省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表明,51.3%的群体性事件来自于群体性上访。他指出,今天的群体信件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突发成明天的群体性事件;今天的群体性上访如果处置不当,就有可能蜕变为明天的群体性事件。
刘树枝指出,通过对2005年以来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当前我们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了多发、规模扩大、主体多元的特点,同时调查表明群体性事件也会导致很大的社会影响。
刘树枝强调,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重点是要加强机制建设,其中最重点是要强化三项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俗话讲,民意大如天,民意、民情、群众的意见就好象一个气球,不去化解它就容易爆炸,意见积累到一定时候,往往会从民意发展到民怨,最后到民怒。老百姓愤怒了、那矛盾就激化了。
第二,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
马克思很早已经讲过这19个字,人民奋斗争取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最根本利益。由“利益”两个字引发的大量事件层出不穷。所以说,我们首先要从利益协调上去解决问题,尤其是要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化解矛盾、制定政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的阳光、财政的阳光。总结这一机制,就是怎么样做到三个抓:抓早、抓小、抓苗头,同时抓化解。小事化解掉了,就不容易变成大事;民事问题化解掉了,就不容易变成刑事问题;一般的个体问题解决好了,就不会发展到群体性的事件。
第三,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当省委书记的时候有两句话非常深刻,他讲要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的分析社会稳定形势,要像分析重点工程项目一样的抓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关键是要有预警,同时要有应急处置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