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02 08:46:00 访问次数: 洪碧玲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闻宣传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形势下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在这种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引导舆论的意识,既严格遵循宣传纪律,又正确把握新闻规律,善于寻找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结合点,在针对性、鲜活性、贴近性上做文章,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努力做到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吹风会”、“通气会”、联席会等的作用,改变新闻舆论在前、政府声音在后的被动状况,努力做到政府声音在前、引领新闻舆论。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严格遵循报道原则,做好组织协调、媒体服务引导、新闻发布、现场采访管理、舆情研判等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重要信息,严重影响事件处置、损害国家形象的,依照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不断提高应对采访的能力。接受媒体采访,是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一个重要形式。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前,应做好精心准备,既准备好“说什么”,明确接受采访的主题和要达到的宣传目的;又准备好“怎么说”,把握好宣传的尺度和分寸,善于回答记者提出的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通过接受采访,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地传播给大众,达到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的目的。同时,主动为媒体工作创造条件,尤其是在提供信息方面,既应明确给媒体“提供什么”,又应明确提供给“什么媒体”,从而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不断提高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舆论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充分尊重媒体的监督权,善于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非常重要。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决不能把属于舆论监督的批评性报道一律称为“负面新闻”。应当认识到,一些所谓的“负面新闻”,其实是媒体报道了一些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对于媒体的监督,关键应看其是否符合事实,是否出于公心,是否有利于推进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而不能站在某个人、某个部门或单位的角度来看问题。当然,对舆论监督也有一个管理问题。应提倡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把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使监督的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做到服务大局、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有的时候,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也难免出现一些小差错。对此,领导干部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帮助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给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创造适度宽松的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驾驭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当前,网络等新媒体发展迅猛,受众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应不断提高驾驭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应坚持“三贴近”原则,从网民关心的问题切入,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主动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明确网络舆论引导目标,健全完善引导机制,提高引导艺术,注重时机、力度的把握;精心培育一批论坛,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引导公众意见市场;完善网络和移动通讯平台的舆情监控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为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保障;整合宣传媒体资源,实现报网互动、网台互动,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建设政治强、业务精、具备新闻素质的专兼职网评员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