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09 08:49:05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事业统筹兼顾,促进城乡一体的关键环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唐河县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基层党建工作,把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作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积极推进以“党委+协会 支部+分会 党员+农户”为主要内容的“三加”工作模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有了新的进展。
【案例背景】
随着农村多元经济结构不断演变,“两新”组织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农村社会生活的主题,正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唐河作为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80%以上,辖21个乡镇(街道),农村党支部491个,社区党支部20个,农村党员20938名。党的建设如何围绕中心工作,适应农村社会现实,实现“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这是唐河县委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2005年,唐河县委在认真总结南阳市“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委+协会、支部+分会、党员+农户”的党建工作模式,首先在苍台、源潭、古城等乡镇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县推广。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主要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借助各类农民协会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孕育新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趋活跃,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农业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农村事务管理民主化、协议化,这些社会生活的新特征逐渐明显。生产服务系统地跨越行业界限,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到农业经营当中。各类农民协会正是这个现象的集中表现。正确引导农村经济社会的自发行为,积极推动农村的改革事业,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农村进步的中坚力量。农村以一家一户为单元的分散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物流条件的发展逐渐不相适应,立足本地优势发展协会,依托协会培育产业,促进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这种认识在许多农民群众中普遍形成。我们必须要用开放的观念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建设,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把经济能人组织起来,打破区域的界限,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协会,以开放的观念来考虑协会的发展,把产业带动起来。“三加”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使组织工作在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上发挥助推作用,有利于逐渐改造传统农业经营思想,培养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
【案例剖析】
“三加”工作模式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协会体系的组建。“加”实际代表了一种关系,三个“加”字总体上体现了党与协会的联系,在工作实践中,势必表现为一种工作关系。构建“三加”工作模式,实质就是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组建(即协会体系的建立)以及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创新。根据“两新”组织的发展程度,结合产业链条的不同特点,建立党的组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程度。同时,通过党建工作,影响“两新”组织的活动,完善或发展产业链条,提高农村“两新”组织发展的科学化程度。推行“三加”工作模式,协会是主体,党委是保障,支部是关键,党员是先锋。推进“三加”工作,以组织群众、服务生产为主要内容,上下联动,整合力量,互为促进,组织、科协、民政、工商、农业等多部门参与,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技术、服务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明确协会主体地位是构建“三加”党建工作模式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明确协会的法律主体地位,促进协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协会章程和工作制度,使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对协会的注册管理和备案管理,及时到主管部门备案、登记注册,使协会主动接受监督管理并受到法律保护;协会党组织要自觉接受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实现党的建设与协会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其次,要强化协会的服务主体地位,确保始终沿着服务群众的方向发展。协会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原则,广泛吸纳会员,自觉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充分利用自身服务优势、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和指导生产经营管理中提供无偿服务;通过基地示范、专家授课、巡回指导、科技宣传和信息发布等形式,帮助农民运用新技术,使用新品种,接受新技能;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和中介服务作用,紧密结合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对外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大公司联系,直接与市场对接,对内加强与千家万户联合,直接为会员和农户服务。第三,完善协会的发展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协会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能力。各乡镇产业协会和专业分会逐步推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依托产业链条,通过工商注册,逐步在协会体系内部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依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机制为目标,拓展销售和采购渠道,发展订单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其它特色产业,走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产业经济协会共同发展的路子。
【案例成效与反响】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目的是要增添基层组织活力,服务经济建设,挖掘发展潜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农村和谐发展的促进和推动因素。基于此,新的党建工作模式重点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抓好乡镇党委职能转变、农村支部工作方法改进和农村党员干部能力提高。唐河县在“三加”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中,明确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产业协会和广大党员在推进“三加”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要求。突出乡镇党委的核心地位,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强化指导服务、规范健康发展等措施,整合社会资源,选育服务主体,促进农村产业协会向更高水平发展。打牢农村支部的“基础”作用,突出以完善农村支部服务引导和自主发展功能为重点,全面增强基层组织“双创双增”能力,鼓励农村党支部创办、领办经济发展项目和社会服务组织,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党支部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中,以推进“三加”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标准,完善活动的考核体系。突出以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促进乡镇产业协会和专业分会的工作延伸和职能转化,使产业协会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相互融合、互为促进。
在具体工作开展上,按照“支持、管理、引导、规范”的方针和“边发展、边规范,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要求由乡镇党委牵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乡镇农业生产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组织科技服务大户、农资经营大户、科技示范大户和产业带头人、产业经纪人,创办乡镇产业协会和专业分会。或与已组建的规模大、地域广、管理规范的农民科技协会进行嫁接,延伸服务领域,扩大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成立产业协会党组织,接受乡镇党委领导。要求农村党支部转变工作观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保护好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积极与乡镇产业协会对接,建立村级分会或专业分会。积极参与村级分会管理,定期组织党员商议解决协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引导协会突出农民在协会中的主体地位,协调处理好协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并在推动协会争取项目、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和开展培训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党组织引导下,各类协会利用示范带动效应,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具体操作上,一是开展“双向培养”,把一批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吸纳进协会,把进入协会的致富带头人优先培养成党员,推动党员进协会,党员会员建基地,产业基地带农户。二是建立“党员+农户”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员联会员带农户的联带帮扶责任制度。把推动党员参与协会管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作为对农村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同时,突出以“双强”党员(会员)为主体,实行每名“双强”党员(会员)与若干名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构建党群发展共同体,通过实现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互通互补,培育会员,不断壮大协会的发展基础。三是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双带”本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活动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和农民科技馆“四位一体”优势,把协会会员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范围。四是积极鼓励、大力推行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与农户的横向联合,建立“市场+合作社、合作社+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协会会员”经营模式,不断吸引企业、社会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
到2009年,唐河县已成立乡镇产业协会21个,专业分会87个,村级分会217个,覆盖43%的行政村;协会会员达12518人,辐射带动5万农户参与协会,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6%。这些农民协会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取得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农民协会,现在全县已建成农民科技馆12个,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基地2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1个,农村科技服务示范点300多个,形成了科技咨询、技术推广、农机服务、产供销多位一体的农村经济服务网络。如,源潭联心农业发展协会、古城心连心农民协会、苍台农民科技协会、黑龙镇农民购销协会、张店农业科技协会、桐河同康农业服务协会、少拜寺生猪协会、源潭辣椒协会、湖阳养鸡协会、大河屯沼气协会、马振抚栀子协会、郭滩养鸡协会、桐寨铺李营寨村生态农业协会、桐河吴庄村奶牛协会、城郊果园村农副产品购销协会、上屯镇高庄村黄牛分会等一大批机构健全、功能完善、作用明显的乡镇产业协会、专业分会和村级分会,在组织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上都显现出了旺盛活力。“三加”党建工作模式的成功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唐河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膨胀了农村产业经济。背靠这些产业协会和协会党组织,全县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31个,农村经济呈现出了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唐河县“构建‘三加’模式、助推协会发展”的做法,在2008年全国科协年会上进行了大会发言,并且先后有两个乡镇产业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行业协会。
【案例启示】
1、实践是定位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的基础。“三加”工作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实践。构建“三加”工作模式首先要抓住两点,即“三加”工作模式的构成体系和工作模式的组建方法。“三加”工作模式的构成体系主要表现在党组织与各个层次协会的结合,实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协会服务体系的组建。这整个体系要以乡镇产业协会为龙头,以村级支部为支撑,以党员农户为主体。乡镇产业协会在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它是产业发展的车头,组织群众的平台。产业协会的形成实际上带有自发性,目前来看,呈现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在乡镇党委指导下,在一些农业服务机构上形成。比如农技站通过完善自身功能,规范服务行为发展成了有较大影响的协会。一种是一些农资经营大户基于扩大自身影响,更好服务群众,主动与“三加”工作模式对接而形成。村党支部对于“三加”工作的开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大多村级协会直接建在支部上,协会活动和服务的开展,支部是主要的组织者,支部的支持对于协会的运行是举足轻重的。某种意义上说,村党支部村级协会是一体化运作,村级协会的工作是村党支部领导本地经济发展职能的延伸。“三加”工作模式以人为本,党员和农户既是协会的服务对象,也是协会开展活动,示范带动的主体。“三加”工作使群众在农业科技普及中受益,同时,强调党员农户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创造效益。概括起来,“三加”工作模式的构建过程要突出:党委主动领办,发动群众创办,吸引农户参与。体现党的宣传发动优势,发挥党的组织协调能力,开发协会科技服务功能,完善农资、农产品购销网络,以服务与增收为切入点,吸引农户的广泛参与。
2、有效的工作机制要有正确的认识定位。“三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工作面大,涉及的单位比较多。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措施及时准确地得到贯彻落实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需要工作人员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总的说来,这个运作模式应通过党组织统筹,协会体系带动,实现农村社会资源逐步整合,以协会体系为平台,强化党组织与基层群众的互动,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工作开展时,要突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即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示范引导机制,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三加”工作的领导,强化业务部门的指导,明确在政策、方法、发展方向上的引导。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依靠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要努力为协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学习和推广各地自发形成的先进工作经验;要通过典型引路,抓点带面,扩大“三加”工作的覆盖面。各个产业协会以及其组成机构要突出生产服务功能,培育产业,壮大产业,在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框架内,以生产服务促进事业发展,以争取群众参与来汇聚人气。协会要注重产业基地和各类经济实体的创建和发展,以协会的有利条件促进产业和实体的发展。要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的创造性和谐统一,实现党的政策目标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3、创新农村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主体定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中坚和骨干力量则是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既需要科技进步、观念更新等客观因素,又需要示范带动、互帮互促的内部变革力量。农村工作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产业构造,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通过党建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推动“三加”工作模式,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聚集各类人才、组织广大群众终始是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工作开展中,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协会发展积极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党员会员的帮带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党群发展共同体和产业基地的组建力度。“三加”工作模式使组织工作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提高种植养殖水平,培养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三加”工作不仅是富民工程,而且在组织过程中充分体现集体主义,在互动交流中提高了农民素质,可以逐渐改造传统农业经营思想,培育新型农民。
4、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必须要明确目标定位。2004年以后,随着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取消,农业生产过程中,责、权、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稳定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把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纳入市场体系,把农民生产的产品纳入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变过程中,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凸现出了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发展优势。我县开展的“三加”工作就是要加强和巩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在更大的经济浪潮中更新群众的观念。“三加”工作模式的最终目标应定在为孕育和产生更高级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创造必要的思想基础、产业基础、群众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