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15 09:45:45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营市经济运行既面临困难,又面临机遇。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把党管人才的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大力开发本地现有人才,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只有把大力开发本地现有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做深做实,才能真正培养造就一支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盘活本地现有人才存量。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本地现有人才的数量、结构、专长、分布等基本情况,并作了整合。一是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生产一线的人才,进行分领域、分类别管理和服务,增强针对性,实现规范化。二是积极盘活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人才资源,打破体制束缚,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三是大力开发离退休人才资源,建立离退休专家信息库,通过组成智囊团或专家委员会等形式,为他们发挥余热搭建平台。
加强对本地现有人才的培养。我们以“英才5511培养工程”为抓手,力求5年内在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农村实用型人才等五支队伍中各培养100名高端人才、1000名骨干人才。党政人才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等,全面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决策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专业技术人才以促进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主,采取自选、自修、自学等方式进行个性化教育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有重点地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进修深造。高技能人才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坚持做到在科研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培养项目上给予重点资助,在工作条件上给予重点改善,努力营造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注重对本地现有人才的使用。一是制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努力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二是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放手使用中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领衔承担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才干。
二、引进创业创新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我们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高端人才回流国内和国家、省支持东营市开发建设的机遇,重点引进急需和紧缺的创业创新人才,努力打造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人才高地。
培育人才引进载体。一是创建一批高位平台。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厅局的合作,吸引、支持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到东营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共建一批对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平台和载体,强化“筑巢引凤”功能。二是提升一批重点平台。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采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从事科研工作。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积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已引进的人才整合起来,通过他们搜集信息,牵线搭桥,引进更多人才,形成聚集效应。二是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项目和课题招标承包、短期或弹性聘用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三是以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为抓手,吸纳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领军人才。四是支持企事业单位设置“特聘教授”、“特聘工程师”、“特聘技师”等职位,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一是规范人才引进程序。成立专门引进人才工作机构,负责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引进人才的审核把关、绩效考核等。二是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引导人才供需对接,优先引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每年确定一批急需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和技术开发项目,定期组团到海内外开展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项目招聘、招标活动。
三、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
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决于体制机制和环境。只有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分配制度,才能不断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建立新型分配机制。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探索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建立知识产权入股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等各种新型分配制度。
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运用现代测评技术评价人才,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改进评价方法,打破人才评价“证书化”倾向,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实绩、重贡献转变。完善人才投入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力度,支持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人才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要认真研究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全社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积极性。
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党委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组织部门作为党委抓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人事、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和系统的人才工作,更要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工作发展。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科学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抓人才工作的职责。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联系专家制度,加强对专家政治上的关心和培养,经常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舆论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政策,加强对各类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注意总结和推广各部门、单位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