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09 08:28:15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党风建设的重大问题。本文总结历史经验,联系当前实际,提出加强党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满足群众的需要、激发群众的自愿、当好群众的表率这样三条原则要求。认为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满足群众的需要越多,激发群众的自愿越广,群众的表率当得越好,群众就越愿意跟党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越能始终保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归根到底都与脱离群众有关。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问题,并将之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做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总结历史经验,联系当前实际,笔者认为以下三条原则要求概括性强,至关重要。
一、满足群众的需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主客体两相情愿。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满足群众的需要越多,激发群众的自愿越广,群众就越愿意跟党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越密切。
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动态发展的。放眼人类历史长河,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个社会的不同阶级和阶层,需要的侧重点往往因人而异。在封建农耕社会,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耕者有其田”;在资本主义工商社会,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劳者有其资”。我们党领导的新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丰富。在告别了贫穷,解决了温饱,初步达到小康后,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更加愉悦、社会更加和谐、更能当家作主以及更能全面发展日益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主要内容。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 。
满足群众的需要是我们党领导革命、执政兴国的根本目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 话语虽然简单,但却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归根到底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党深入进行,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正日益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胡锦涛同志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讲话中,开宗明义地说:要“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核心的最好诠释,是对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再宣誓,是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多种需要的庄重承诺。为此,党员干部既要敏锐体察群众的需要,更要努力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满足群众的需要,并努力使两者始终有机统一起来。
二、激发群众的自愿
群众的自愿就是凡事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别人代为下决心,特别是为了实现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而必须做出牺牲和奉献的紧要关头更是这样。激发群众的自愿,就是要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等途径,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自愿而又有序地为实现自己的需要而奋斗。
组织群众就是要把各行各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的群众是无多大力量可言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喊得最响的一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既有全世界无产者自发地联合起来的意义,更有无产阶级政党起而组织群众的意义。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认为,组织群众“是党的基本任务”。 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和自由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丝毫不能放松组织群众的工作。我们要通过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组织把最广大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