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28 08:22:47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并强调指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的提法大家都比较熟悉,而“时代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来的。其实,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是有机统一的。特别是中国化与时代化自始至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进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仅就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关系谈一点看法。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形式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化进程中不断中国化,在中国化的前提下时代化。中国化中有时代化,时代化中有中国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是有机的统一。中国化使它富有特色,时代化使它充满活力。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就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统一。就地域特色的体现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欧洲,是面对欧洲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但“本质上就是德国的产物”。 也正如列宁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就时代特征的体现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和深入地分析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时代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在借鉴和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基于上述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些一成不变的论断或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这个“地点”就是强调“地域特色”;“时间”、“条件”,就是强调“时代特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取得胜利,也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二十世纪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最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最起码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论述,率先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链条上实现了突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而伯恩施坦的第二国际、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等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脱离各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的做法,都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倒退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和运用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以各国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和前提,以符合时代的要求为关键,始终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同样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使之能够适应中国的需要、回答时代的课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