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30 08:55:4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数九寒冬是东北报刊零售市场淡季中的淡季,然而,辽宁日报每天销售14000份的势头不减,推介辽宁日报当日新闻的看点宣传版矗立在每个报刊亭前,格外显眼。
让订党报的人看党报,让不订党报的人买党报。今年以来,辽宁日报先后进行两次改版创新,强势进入报刊零售市场。4月1日首次改版,提高了报纸的阅读魅力,在读者中引起一片“叫好”声;7月1日再次改版,实现了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让党报在市场上有了让人满意的“上座率”。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辽宁日报新闻改革的最大意义是扩大了党报的阵地和党报的影响。
辽宁日报为什么改版
“辽宁日报为什么改版?一句话,就是要让党报更具魅力。”该报总编辑孙刚说。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党报面临着共同的尴尬:云集了媒体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资源,办出来的却不全是一流的媒体;掌控着媒体的“信息主渠道”和“舆论主阵地”,在读者中却没有“市场”,在市场上却没有位置;号称拥有高端的读者和用户,越发达越富裕的地区发行量却越小;“主流的媒体、政治上的大报,在经济上却要依赖“小报”的补给。
孙刚承认,与其他省级党报一样,辽宁日报以前的发行也主要依靠党的组织系统实行公费订阅,订阅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政领导干部,发行量不少,但阅读率很低,订党报的人不看党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存在着巨大的“发行泡沫”。辽宁日报曾经做过零售试验,在报摊上铺了31天,结果只卖出去27份,其余悉数“完璧归赵”。
“没有读者,何谈导向?没有市场。何来阵地?”辽宁日报副社长徐少达说:“如果不进行改版创新,党报在读者中的吸引力将会丧失,党报的公信力将会弱化,党报在党内的影响力将会降低,在异常活跃的报刊市场中,党报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党报创新的“变”与“不变”
“党报进不了市场的瓶颈不在渠道,而在内容。”辽宁日报社长姜凤羽说,党报要想让读者喜欢,就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增强党报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正是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辽报发起了一系列的魅力攻势。
首先,在读者定位上,实现从“分众”到“宽众”的转变。辽宁日报总编辑孙刚介绍,在辽宁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辽宁日报大幅度压缩了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篇幅。“原来我们一版稿件就发10篇左右,改版以后信息量达到20多条,最多时发了27条。”辽宁日报社委谢毅告诉记者。
其次,在办报方针上,强调既要尊重宣传规律,又要尊重新闻规律。主推政经新闻、热点新闻、发现新闻、服务新闻和评论新闻,打造“新闻党报”。让“硬”新闻“软”下来,让工作新闻“落地”民生;同时转变党报语境,用人民群众的语言传达党的声音。
第三,在舆论引导上,既传声,又发声,不满足于做传声筒,更致力于做“意见领袖”。用理性的声音引导舆论,用自己的声音影响受众。
最后,在报纸的版式设计上,既时尚,又庄重,既新潮,又不失大报风范。幅宽720毫米的国际流行报型,更方便阅读;大幅照片、20块版全彩印刷,更抓人眼球;A叠刊发围绕中心工作的政经新闻,B叠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热点新闻,老小皆宜,俗雅由人。
抚顺市市委书记刘强说:辽报改版后,版面好看了,写法灵活了,可读性增强了,主旋律更突出了。
孙刚表示,《辽宁日报》不管怎么变,作为省委机关报的省级党报性质没有变,跟省委抓大事的办报方针没有变,党报报相的持重、大气风格没有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