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1 07:58:5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在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常常冠以“真理”的美名。它同迷信有别,与谬误对立,“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科学化”,则是把科学“化”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时尚,表征着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反映了党的新的觉醒和认知境界。面对这一重大命题,笔者思想深处不时迸发一些新的思考观点。
(一)
党的建设中,“科学化”与制度化、规范化不是同等层次的概念。“科学化”是制度化、规范化之“魂”,制度化、规范化是“科学化”之“体”。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我们党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相对于人治, 无疑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是,制度化、规范化并不是科学化的同义语。非科学的、伪科学的东西也可以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历史上某些特殊时期一些错误的决定,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的错误处理,也经过了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事实证明这些决定和处理不是科学的。时下,某些地方和领导也不时以“制度化、规范化”为幌,设“圈”定“套”,使工作“走过场”,以售其“假”。这种现象也常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显而易见,党的建设提出“科学化”的命题,抓住了制度化、规范化之“魂”。我们应当形成这样共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离开“科学化”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无魂”之体。当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成果,也应当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以防人为地“变味”。脱离开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化”,也可以叫“魂不附体”。
(二)
科学化不等于经验化。人类认识、领导行为中的决策,依赖于实践经验,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的常识。然而,领导科学的发展,历经了经验领导向科学领导、再向艺术领导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科学化不等于经验化。因为,经验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科学要求向前看;经验的用语一般是“大约”、“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科学要求数字化、定量化;经验靠的是过去的做法,科学靠的是论证。概言之,科学化不能单纯理解为经验化。科学领导和科学决策尽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及高新科技等科学知识。那种一切靠经验决策,靠“向后看”的思维“拍脑袋”,是有悖于生机勃勃的科学精神的。
(三)
科学决策也不完全和民主决策划等号。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化决策的必经途径。但是,现实和理性的思维告诉人们,民主是相对的。囿于一定科学知识限制的民主,是不能完全作出科学决策的。同时,民主的一个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多数人的见识未必都是真理,古希腊柏拉图早就提出:“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值得提及的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某些单位或某个时期也不时出现一种被“权势”、“金钱”、“情感”扭曲了的民主。这种民主,这种“举拳头”,很难得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科学家皮萨尔日夫斯基有句名言:“科学失去道德标准……,于是科学变成伪科学”。
(四)
科学成果需要证实,更需要伪证。这是认识科学、发展科学的两种重要方法。证实,是把一种理论、观点、方略在实践中加以证实,或者作出解释的方法。证伪,是对一种理论、观点、方略在实践中加以证伪,证明它的不确定性的方法。证实是确认真理,证伪是完善真理;证实是消除对真理的疑虑,证伪是克服对真理的迷信;证实是在历史篇章上加注作释,证伪要旨在于推陈出新,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特别是领导的科学决策,不仅要证实,更需要证伪。只有在证伪中,才能防止片面性,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不要满足于“一致通过”,要细心体察不同声音。陈云1962年在中央扩大会议的一次讲话中,曾以辩证思维提倡领导班子在确定工作时,如果没有不同意见,也应当假设几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
科学决策需要把真实情况“搞全了”、“弄准了”。决策是领导的最基本职能之一。科学决策的前提是对认识对象本来面目的全面了解,“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分”(《马恩选集》第3卷,第527页)。是黑就是黑,是白就是白,丁是丁,卯是卯,不拔高,不贬低,不掩盖,更不能扭曲和颠倒。这种观点,用巴甫洛夫的话讲就是“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用梁启超的话讲就是“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李瑞环讲得更真切:“学会分析综合,认真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把措施具体了、落实了”。“搞全了”就是讲全面;“弄准了”就是讲准确;“掰开了”就是讲分析;“揉碎了”就是讲综合。唯有如此,才会有科学的决策。否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冒进决策,或畏首畏尾的“右”的决策都可能重演和产生。当然,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历史反复证明,必须有一种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和求真务实的本领。
(六)
科学决策、科学硕果的产生还必须借助理论思维的“望远镜”、“显微镜”、“解剖刀”。客观对象是科学形成的客观内容,但是没有理论思维的抽象、概括、升华,是开不出科学之花、结不出科学之果的。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现代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是“望远镜”,可以登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是“显微镜”,可以见微知著,于细微处探真知;是“解剖刀”,可以由表及里,由此达彼,由偶然揭示必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种矛盾亦明显凸显的情况下,各级领导事关重大利益关系的科学决策,很重要的是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左顾右盼、瞻前顾后、仰上俯下、“弹钢琴”、“一盘棋”的方法。能否运用好这种思维方法,折射着党的认识水平,也拷证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