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1 08:20:04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讨论什么是“一流学府”,习近平校长已讲得够明白,再多说是画蛇添足。这里要说的,是中央党校如何建设“一流学府”。在党校任教十数年,现在改做教学管理,身在其中而耳闻目睹,多少有些发言权。正好,校委有意集思广益,本人也有些想法,不过是一己之见,不见得对,我姑妄言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吧。
首先一点要确定,中央党校究竟是不是学府?我的回答,当然是。中央党校若不是学府,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学府,我理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较为完备的学科设置,而且整个运转要以教学为中心。放眼看,不论中国外国,请问有谁见过没有学科设置的学府呢?是的,这正是学府与普通培训机构的区别。培训机构虽也以教学为中心,但却没有学科分类,没有专业师资;而中央党校不同,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社、政法、党史、党建、文史、国际战略等学科,而且师资阵容强大。这样看,中央党校是学府是无可置疑的。
事实上,中央党校不仅是学府,而且是党的最高学府。这里说的最高,是指政治地位最高。众所周知,党校是一个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办有党校,而中央党校处在这个系统的最高端,故称最高学府。但应清醒的是,最高学府未必就是“一流学府”。说过了,学府要依托学科方为学府,而“一流学府”,就得靠一流的学科来支撑。否则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学府”是空中建塔,无根基,何谈一流?所以建设“一流学府”,我认为重点应放在学科建设上。
远的不说,让我们看看国内的几所著名高校。某高校之所以出名,无一例外,背后必有她相对强势的学科。比如北大,她的理科就在全国首屈一指;清华,工科则独占鳌头;而人大的经济、法律也赫赫有名。相比之下,中央党校的强势学科是什么?不知大家怎么看,扪心自问,我却拿不准。也许有人说,中央党校不是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见长么?不错,这的确是中央党校的优势,但可惜,这种优势尚未转化成学科优势。应该承认,与一流高校比,我们的学科还不够强,作为党校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距。
我这样说,并非要妄自菲薄,也绝非说党校在各方面皆技不如人。中央党校的教员政治素质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学术素养与敬业精神,多年来学员也有口皆碑。前年我在党校中青二班做过一年的学员,听过很多教员的课,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一般高校教员肯定不能比;而论讲课艺术,整体水准也绝不低。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党校有这么强的一支队伍,却为何未打造出强势的学科?这段时间我反复琢磨,想来想去,我认为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先从客观方面看,中央党校是党中央办的学校,背靠中央,面向高中级干部,因此教学必须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这点上,党校是明显地不同于高校,高校侧重学历教育,而党校侧重干部教育;高校是按专业招生,且按专业系统开课;而党校是组织调训,由于学员需求不同,故只能采取专题式教学。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党校讲的是专题,可专题往往变化快,跨度大,一个教员承担的讲题,上下两个学期可能完全不挨边,这样教员总打“游击”,难以进行学术积累,当然就很难成某领域的专家了。
举我自己的例子。粗略算,进党校任教十八年,迄今讲题至少已在30个以上,并且这些讲题涵盖财政、金融、产业、国企、三农、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停地变,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万金油。说起来,似乎无所不能讲,可就是哪个问题也讲不透。当年的同窗学友不少在高校教书,如今有人成了财政专家;有人成了金融专家,可当有人问我的研究方向,我却无言以对。何以如此?我想是党校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员很难固守某个研究领域。
不过这只是问题一方面,若换个角度即从主观方面看,党校的讲题设计是否可以照应学科呢?是的,党校教学要跟着热点走,这样做没有错。但想深一层,研究热点与学科建设其实不矛盾,可并行不悖。这里的关键,是教员要有专业分工。比如经济学部的教员,就可分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不同方向,而且一旦确定就要相对稳定,改打游击战为打阵地战。如此坚持三、五年,日积月累,教员必有自己的学术专长,而有了专家,学科建设必大有看头。
请别误会,我主张让教员打阵地战,并非要否定目前的教学模式。党校必须讲专题,而且不能变,要改变的只是具体讲题的设计。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设的讲题就可按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不同方向来拟定,这样定讲题,既可以发挥每个教员的专长,又有利于把问题讲透彻。现在的问题是讲题设计太泛,大而化之,无论教员研究哪个方向都难以把握。力不从心,课当然讲不好。专家出不来,党校学科也就难有大的作为。
我不懂其他学科,经济学如此,其他学科我想也一样。至少有一点可肯定,一流的学科,必须有一流的专家。而经验证明,培养专家是要有学术分工的。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不可能指望每个教员都成为通才。尽管党校更需要“大家”,教员最好贯通文、史、哲、经。但“大家”得首先是某领域的专家,先专而后博;不然博而不专,充其量是个杂家而已。近些年,党校专家出得不多,原因复杂,但我们的讲题设计是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最后再说一遍,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敢说完全对。若如有不妥,大家尽可批评。我作此文目的原本就在抛砖引玉,要是能引发各位同仁的思考,则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