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14 08:51:3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
凡是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诱惑和考验,而且掌管的权力越大、资源越多,往往受腐蚀的风险就越大。政治总是面临着腐败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廉政风险”。应对经济风险有保险,应对廉政风险呢?我们也可以给廉政上个保险,这就是廉政风险管理。
廉政风险,也可称为腐败风险,就是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多年来特别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制度在各个层面日益健全,但是制度的刚性不足、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并通过制度机制创新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把廉政风险管理纳入整体规划,作为工作重点抓紧突破。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廉政风险管理的探索和试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推广和应用的条件。执政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需要廉政风险管理,企业也需要进行廉政风险管理,而且可以把廉政风险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经营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廉政风险管理,是借鉴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预防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应对反腐败斗争复杂严峻形势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廉政风险源主要存在于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利益冲突的失控和监督制约的薄弱三个方面。查找廉政风险点的方法是否科学决定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的针对性乃至整个廉政风险管理的成效。廉政风险与投资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等经营性的风险不同,主要是存在于权力运用和资源配置之中,是以职务活动为核心的,所有的腐蚀都是针对特定职务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职务都有廉政风险,所有具备职务的人都具有防范廉政风险的责任。但是,不同的职务具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风险。受利益驱动的职务行为不仅直接产生腐败,而且可能通过法律或者制度增设、扩大自由裁量权,放纵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保障机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对某些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甚至失灵。监督制约越弱,廉政风险就越大。而廉政风险的类型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五种。
廉政风险管理是一个由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环节组成的管理过程。廉政风险管理,既是一个由多方面的机构、人员和职能参与的持续管理过程,也是一个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的不断改进的管理过程。风险规划是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通过风险规划,研究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制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并进行有效的动员和宣传。风险识别是指对廉政工作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查找、分析判断和归类。风险识别的任务是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确定风险等级。风险处理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预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和实施处置方案。这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既要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也要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未来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风险监控是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应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自我完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