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12 09:15:39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做活“三字经”的领头人
——记枫树维回乡袁家巷村党支部书记袁兴权
人物简介:袁兴权,男,汉族,1950年5月出生,197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先后任过支部委员、大队长、乡农科站长、村支部书记,现为袁家巷村党支部书记。
在沅水支流白洋河畔,有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子,近年来却声名鹊起,“袁家巷”三个字屡屡见诸报端,村党支部书记袁兴权更是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这个被党员群众称为“老爷子”的村干部,多次被县、乡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带班的村党支部成为全县的“红旗党支部”,近年又评为“全市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和“全市远程教育明星站点”。人们不会忘记,是这个年近六旬的领头人袁兴权,是他的“三字经”做活了,在全市树立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模式和标杆。
做活“路”字经,他改写了一段历史。
袁家巷村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村,既紧邻白洋河大桥,以八湖垸防汛堤为屏,又被省道226线横贯全村,多年来的群众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交通秩序一片混乱,时常受到上级点名批评。如何改变村容村貌,还亮丽整洁本来面目,成了压在支部书记袁兴权心里的头等大事。要改变这种以路为市的局面,强行驱赶是不可能凑效的,因为来这里赶集不只是袁家巷的群众,更多的是三乡五村的农民,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他袁兴权就是一个敢于改写历史的人,在他苦思冥想之后,一个大胆成熟的改革方案渐渐酝酿出台了,那就是改以路为市为迁市建场。具体就是硬化与省道226线横向对接的村道,再在村道与省道交汇的空地上兴建一个室内农贸集市,以路为市的历史就会宣告结束。于是,他多次召开村组会议讨论,集思广益,又虚心向市委工作队领导求经,干群同心精心绘制这一宏伟蓝图,终于在2004年建成了一个有82个固定摊位、300个营销摊位的白洋河农贸综合市场,不仅彻底解决了马路市场这一历史问题,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活跃了本村经济,而且每年还增加了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2005年又硬化了从市场到农户的2.1公里村主道,还对村级水泥干道两边进行绿化,种植樟树700棵。
做活“水”字经,他开创了一个品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年来,袁家巷村的所谓吃“水”其实也只仅限于用来灌溉田地,偶尔有几个从事捕捞的村民,这跟其他沿河居住的村并没有什么两样。如何才能找到发展本村经济的突破口呢?袁兴权隐隐约约觉得还得从“水”字上做文章,可怎么做,他还没有底,白洋河虽然流经袁家巷,但它也同样一去不回头,这文章难做啊,可不找到一条生财之道,这个支部书记不就白当了吗?有一次他在河堤上漫步的时候正琢磨这个事,不料快到桥边时头碰到一块牌子,朝牌子一看,上面“桃源县白洋河养鱼基地”几个字已经被风雨锈蚀得快掉了,网箱养鱼,他差点叫出声来了,这不正是现成的门路吗?他怎么差点忘了呢?
袁兴权心里有了底,他找到了一条靠“水”致富的文章,他自己称为“三步曲”。第一步,建立党员养殖基地。2002年他首先在党员组长会上提出了想法,当时的村主任王茂华首先带头响应,先是从一口网箱试验,当年实现产值7000元,纯利3000元。2004年尝到了甜头的王茂华网箱养殖扩大到8个,一跃而成为村里的小康户。第二步,建立网箱养鱼协会。2005年,白洋河水产养殖协会正式成立,袁兴权从望所归,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大户王茂华、陈新福被选为副会长,协会成立后,袁兴权多次请出养鱼专家给党员群众上课10余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3000份,群众发展网箱养鱼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全村网箱养鱼达到200口,实现年产值120万元,创纯利40万元。协会还带动全村发展了精养鱼池500亩。第三步就是打响了“白洋青”特色品牌。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推销“白洋青”,并在网上建立了“白洋青”网页,2005年还新建了1家具有农家风味的河鱼餐馆,使“白洋青”鲜鱼品牌做大做强,人人都道白洋河水美鱼更肥,每年还吸引不少游人在此休闲垂钓。
做活“人”字经,他带出了一方和气。
发展思路确立之后,关键是做人的功夫。身为党的支部书记,袁兴权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在如何带班的问题上,他注重以德服人,以情动人,以和聚人。
党员结构不合理,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一直是村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袁兴权经常组织培训党员,帮12名党员找准了致富门路,他们在群众中更有威信了。对非党员的经济大户袁炳协、王茂清等人进行理论灌输,发展培养他们入党,2005年,袁兴权还提名把青年党员赵芙蓉、袁炳勋确定为后备村干部,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命力。
年近60岁的袁兴权在村里很有威信,不仅自己作风过硬,在村级财务上也从不多拿多占,乡亲们都亲昵称他为“老爷子”,后来连市委工作组领导都这样叫他。有一次,他到村里2组走访,路过李尚桂、李尚富兄弟家,两人正抱头对坐在门口,哥俩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不能挑重担,想发展又找不着好门路,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看到这一幕,袁兴权鼻子一酸,不假思索从口袋里掏出500元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后来,哥俩还在“老爷子”的帮助下发展养猪,现每年可出栏20头肉猪,家境也逐渐变得宽裕起来。他们逢人都夸“老爷子”是个大好人。
有时“老爷子”也敢做“恶”人,11组袁祖云已经生了个女儿,可他封建思想未改,悄悄又让妻子怀上了,计育办工作人员上门动员他流产,袁祖云眼都急红了,拿了把砍柴刀坐在堂屋,大家都不敢贸然进其家门,老爷子闻讯赶来,对他晓以利害,劝其转变老观念,最终袁祖云还是不得不放下刀,羞愧得在众人面前哭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村支书袁兴权同志,他的“三字经”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传颂,也使他成为了老百姓最敬重的人。(枫树陈志军供稿,欢迎提供建议和回复,QQ28500039,Email:fsczj197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