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12 09:15:53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记三阳港镇石牛山村李惠仙同志
石牛山,记忆中应该是穷山恶水的代名词,眼前的一切却让你耳目一新:稻浪滚滚,果树飘香,绿树丛中一幢幢小洋楼的硫璃瓦光溢彩......这一切的一切会很自然地让人们想起该村领导群众奔上小康路的好干部李惠仙同志:
一、察民情,她是众乡亲的“贴心人”
李惠仙是七九年婚嫁到原向家桥乡后举家搬迁到石牛山村的,虽人生地不熟,高中毕业的她凭着满腔的诚恳、热情,很快在石牛山本里结下了很好的人缘,老人、同辈、小孩都非常喜爱这个外来的新媳妇,并在八一年五月村委会班子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妇女主任。当上了“村官”后她有着冲天的工作热情,白天下组到户,晚上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白天到的每个户列个表,该户家庭情况、承包地、经济情况,包括有何兴趣爱好她都作了详细记载,特别是已婚育龄妇女,还多了个心眼,就是女方娘家的情况她都记载得很清楚。不出半年的时间,全村四百多户的基本情况她写了厚厚的两本子,这就是后来每个石牛山村联村干部戏称的“民情日记”。正是这本“民情日记”帮助她23年如一日,在逢年过节时为廖竹清、王佳枝、张安仁等几位孤寡老人送菜送被子,为他们浆衣洗帐,每逢老人们的生日她都要为他们做点好吃的,接到自己家小住几天。无论吹风下雨,几位老人都会和着别人节日喜庆的节拍享受着家庭温暖,难怪张安仁弥留之际会紧紧接着拉着惠妹子的手,“没有亲人却胜似亲人”浑浊的泪水满是感激,满是眷恋......也正是这本“民情日记”,李惠仙让许多家庭破镜重圆,这其间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朱立国、郑丽婵夫妇;有回娘家誓死不回的王文平、符美云小俩口,还有赌气南下打工多年的王建军、燕小云夫妇俩......是李惠仙无数个日日夜夜苦口婆心的工作,让一颗颗破碎的心靠近、再靠近。
二、躬身行,她是落实国策的“排头兵”
81年参加工作时,正值计划生育工作刚刚起步之际,群众不理解、节育对象不支持,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欺侮她是外地人,处处为难她。那时,李惠仙苦过、累过、也哭过,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来没有后悔过!她虚心地向老干部请教,晚上自学计划生育政策、节育技术专业知识,她心中一直认为阻力再大,只要心诚则灵。任着这般信念,87年5月她一个人徒步去瓦儿岗,从早上四点走到晚上十点多钟才找到当时已计划外孕七个多月的石新民、谢腊婵夫妇的租住地,敲门时,把睡梦中的小俩口还吓了一跳,看到李主任脚里走出来的一个个血泡,石新民五尺男儿哽咽得半天没说话,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忙给李主任端茶倒水,第二天天没亮就随李主任到就近的钟家铺卫生院落实了引产手术。术后第三天小俩口搀扶着将李主任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青佃山组的裴虎初、曾惠云夫妇“独子只生一个女该”,本可照顾生育第二胎,因小孩未达到生育间隔年龄得不到生育指标,但却已怀孕三个多月,李惠仙得知情况后与村干部一道上门做工作,苦口婆心政策道理讲了几个小时,裴家人都不理这一套,并扬言谁动员引产就杀死谁,裴虎初提着刀护着爱人,气氛相当紧张,李惠仙见此情况,建议村干部全都回家,缓和一下局面,她接连七天到裴家,做其父母工作,又去女方娘家动员岳父母,最后又单独找裴虎初谈,打消他们全家的顾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八天小俩口自觉地接受了引产手术,从此,李惠仙还成了曾惠云最亲的姊妹。特别是93年4月全县“一孩结扎”时,为确保手术进度,李惠仙动起了脑筋,首先是亲自利用早晚时间召开全村调频广播会,造声势,广为宣传;再就是利用晚上时间做通三个人的工作:第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丈夫是独生子,本可照顾生育第二个孩子,原本夫妇俩商量好下半年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的;第二个人是本组自己的亲妹妹李惠云,也在本次应扎对象之列;第三是时任支部书记张支书的媳妇周爱双。她原本分析大家都会反对她,指责她出这个风头,不想大家听了她的建议后都支持她,特别是婆婆要她一定要带好这个头:“惠妹子,你就放心的上手术台吧,我们全家都想通了,不再生育第二个孩子”。正是她们三个带头上手术台,全村第一天就扎了30多例,以至下午手术排队,医生告急,石牛山村在全镇第一个完成结扎任务。
三、谋发展,她是小康路上的“领头雁”
95年10月,组织上把村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了她,李惠仙静下心来,对自己从事村级工作十多年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开始大胆地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勾画石牛山美好蓝图。首先是从硬件建设入手,着重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多方筹资15万元修建村部和农民夜校,历时两个多月,她吃住在工地, 既当质检员,又当保管员,房子建好了,她人也瘦了一大圈;二是修公路,全村16个组,近20公里组级公路花了两年时间全部沙卵化;三是拉通了程控电话,为减少开支,她动员全体村干部自己立杆 ,近300斤 的电杆几乎磨破了她的双肩,如今全村200门电话已牵至农家中,入户率占到50%。硬件建设落实后,她又着手抓经济建设,首先是壮大集体经济,95年冬封山育林400亩,兴建200亩优质碰柑基地和300亩楠竹基地,至今集体固定资产总额已达120万元。再就是扶持种植业大户,村里拿出专门的资金鼓励种植业,近年来,全村涌现出了有像方家溶组的王爱国、刘云龙、王国清等种水稻超过50亩的种田专业户,有像岩斗峪组李龙兵庭园建设超过20亩的庭院大户......这些大户年均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自己富了后带动周围群众勤劳致富,李惠仙特地把她们请到农民夜校,让他们现身说法,向全村农户传授致富经验,如今全村有70%的农户建起了新楼房,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人均存款达到了2000元......
李惠仙的家还是八十年代后期修的青砖平房,家里没置多少时新的电器、家俱,大伙儿都知道是她忘了小家而一味地顾及村集体这个大家。客厅里最耀眼的也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那一年年新增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其中有她全县的先进人大代表、先进党代表的荣誉证,有她全镇优秀党务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的奖状。还有2003年度该村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的精制奖牌。23年农村工作,其中21年她被连续评为优秀村干部,13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党员......
站在荣誉面前,李惠仙舒展的眉头又紧锁,她又在仔细思考石牛山人的明天:村里还要扩建楠竹基地200亩,电网改造的力度要加大,富余劳动力要成规模集中地输送出去,2006年以前全村小康户数实实在在地要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