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不褪色
发布时间:2006-07-11 16:03:28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
----------------------------记共产党员、热市镇山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
王桂兰,女,1948年2月出 生,现年58岁,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桃源县热市镇山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同志从1967年开始从事农村基层工作,先后任妇女队长、铁姑娘战斗队队长、村妇女主任、组织委员、村支部书记等职务。
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她1979年出席省妇联先进工作者大会。从1980年起曾连续五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1979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为市党代表。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嘉奖。明月村和山河村同处湘西北桃源、慈利、石门三县交界之处,一条山脉,一头牵着“明月”,一头抱着“山河”,两村仅隔一条山涧小溪。山是同样的山,水是同样的水,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当,明月村率先致了富,山河村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92年的山河村是泥巴屋、乱岩路,茅草山,绝大多数农户穷得叮当响,村集体经济是个零。王桂兰同志作为明月村的媳妇,山河村嫁出去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底,1992年10月王桂兰同志主动请缨到贫困的山河村担任支部书记,决心彻底帮助娘家人摆脱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
刚到山河村任职时,王桂兰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女人能‘打虎’,还要男人干什么”等等风言风语议论纷纷。王支书毫不气馁,在村民大会上,她爽快的说:“我到山河村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只要山河村富起来了,我王桂兰立马回明月。” 埋头于山河村工作后,王桂兰感到肩头的担子比预想的还要重。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村已连续十年没有完成上交提留任务,累计拖欠乡提留款2.9万元,村级集体亏空1.8万元,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仅450元。面对这一烂摊子,王桂兰决定首先在山河村培养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入手,她大胆启用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年轻人占主体、富有生气的领导核心,保持了山河村始终有新生的力量在各个不层的岗位上摔打锻练,为山河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桂兰知道,山河村人多年来穷惯了,也落后惯了,要想改变山河村的落后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山河人的旧观念。王支书特意利用一周的时间,察看了村里的山山水水,访问了全村200多户农民。随后又带领村里一部分代表到邻近的明月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看到邻村明月的发展,山河人再也不能平静了,回去之后,村里立即发动群众,下大力气改变村里的生产条件。山河村距省道有3.5公里,可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修路,生产、生活资料全靠肩挑手扛。王桂兰知道,山河要变,首先从路变起。村干部带头,由明月村资助,仅用20天就修起了一条能通汽车的简易公路和3座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石山上凿出了一条长3400米的渠道。接着又有惊人的速度修建起了村小学校。王桂兰近14年来,在山河村带领群众致富,尝到了不少甜头,也吃过不少苦头。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过严峻的市场洗礼,她深深懂得,作为一个有心为民致富的共产党员,光有一片热情不够,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也不行,必须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要时刻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随时瞄准市场,稳妥地调整农业结构。因此,她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实地考察,跑市场,捕信息,引进优质瓜果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为在全村推广普及,她自己带头示范,制作食用菌3000多袋,带动全村10多个农户发展食用菌2万多袋。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她身体力行,找项目,找订单,解决农民卖难,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做到市场需求什么,调什么,不吊死在单一品种上。全村823亩水田,基本实现了“无稻村”。计划调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85%以上,其中欧美黑杨200亩,高品位无籽西瓜和礼品瓜300亩,育各类苗木200亩,停耕还林250亩。去年,村里还引进了岳阳方面的资金50余万元,大力发展脆蜜桃,现已在荒山发展面积达200余亩,今年计划继续发展50亩。村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农户中大力推广脆蜜桃种植,把山河村建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同时,配合脆蜜桃开发的需要,村里还引进资金2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4公里的基地开发公路。王桂兰还带领村里一班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现村集体办有一个300亩的杜仲种值基地,兴办了一个猪鬃加工厂,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王桂兰同志到山河村后,她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只管自己吃肉,不管身边乡亲喝粥”。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为了尽快改变山河村的面貌,她竭尽了全力。该村6、7组田地多,劳力少,住在山沟里,路不通,水不通,170多亩水田过去全部是望天收,稍遇干旱,颗粒无收。为了解决这两个组的水利灌溉和荒山改造问题,她请求明月村党支部支持,自己掏车旅费到县、市有关部门支持,引进资金7万多元,自己带头组织全村劳力修路开渠, 有时一干就是半个月,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开通了4200米的高标准水泥护砌渠道,改造了800亩荒山。今年村里还依托明月村的帮助以及向外争取了部分资金,计划对明月村至山河村部的3公里村级公路全部实行硬化,现在路基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现在全村已基本实现了“组组自流灌溉,组组通公路,户户通车路,村集体有药场,家家有果园”。为了推动全村庭园经济的发展,在王支书的精心培育扶持下,全村已发展了黄大满、黄校初等十多个50亩以上的庭院经济大户。山河村是王支书的娘家。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王支书始终把自己当成是山河村的一员,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一次村里召开村组干部会,刚开了一半,一位邻居捎信来,说我孙子得了急病,要我马上回去,当时王支书全家人都外出未归,家里就小孙子一人,于情于理,她都应该马上回去安排,但王支书考虑到村里组织开个会也不容易,大家聚扰来也不容易,不能为个人私事耽误工作,于是她请了邻居先把孙子送到镇卫生院,自己接着开会。等到散会她赶到卫生院时,才得知孙子因病重已转院到漆河。群众家里有困难,王支书也是贴心贴意的去帮助他们。有一次,四组组长黄云桂家里不幸失火,七岁的小孩烧得遍体鳞伤,得知黄家无钱治疗时,王支书马上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1000元钱,自己又垫付了1000多元,同时发动群众凑了一点,解决了医疗费用,小孩脱离了危险。三组贫困户黄中云两孤老,过去热天无蚊帐,冷天缺棉被。王支书亲自把家里自用的蚊帐和棉被送到两老家中。他俩病重时,王支书亲自安排组里派专人护理,使老人处处感受到党的温暖。黄中云老人临终时,还念念不忘王支书这个好人。现在的山河村,对比十几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村集体资产已达2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镇的先进行列,多次被评为全镇的“双文明单位”。
现在的山河人,谈起王桂兰支书,总是一个个念叨,多亏了明月村派来的这个好支书,多亏了山河村的这个好闺女,带领山河村人走上了致富路。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