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2 16:05:34 访问次数: 中共桃源县委组织部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余晓斌,男,现年41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至今任县劳动保障局局长兼局党组书记。余晓斌同志克难奋进,率先垂范,带领县劳动保障局干部职工从背负巨额债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县劳动保障局2003年、2004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单位,成为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重点推介的典型。
艰苦奋斗 负重奋进谋发展
几年前,桃源县劳动保障局机关20几人的单位背上了1100万元的债务,人平50万元,前任局长因公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名副局长患重病在医院九死一身,另1名副局长因涉嫌挪用公款在检察机关接受调查。劳动保障局大门时常被债主锁住,并且还堆上石头、黄土、垃圾,债主们经常跑到办公室拍桌打椅、砸门、砸窗,漫骂干部职工。谁提起劳动保障局都直摇头,来客了餐馆吃饭签不到单,没有现金租不到车,干部“小表”上的补助发不出去,日常办公费谁办事谁先垫着,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更是没着落,干部职工人心涣散......。2003年元月,余晓斌就这样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任后,他响亮地提出了“跟我走,向我看齐”的口号,明确了对内树权威,对外树形象的工作举措,要求普通干部职工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普通干部职工遵守的,他自己决不违反,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过硬作风,用真心实意打动干部职工,用真情实感感动干部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提出好的工作建议。同时,他加强内部管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对事不对人,理顺机关与局属各单位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切工作在党组的集体领导下开展。面对巨额债务他没有被吓倒,一方面艰苦奋斗,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尽量压缩开支,取消了干部职工原来发放的平均每人每月115元的劳动保障监察补助,现在“小表”工资人平每月不足300元,扣除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水电费后,院内干部职工每月不仅没有钱领,有的还要“倒找”。另外,在1个正科级单位,5个副科级单位的劳动保障系统在没有一辆小车的情况下,他要求干部职工无论是上省、上市,还是下乡、下企事业单位出差、汇报、调研、督导检查,一律不得租用小汽车,否则费用自理。他自己无论是到市、到省汇报劳动保障工作,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还是到其他区县市开会,都是挤了公汽挤中巴,没有租过一次小车。去年7月某日,他有急事去省劳动保障厅汇报工作,早晨天不亮就起了床,乘长途班车赶往长沙,11点的时候给省厅领导刚刚汇报完工作,又接到电话,下午县里召开县直单位一把手会议,他顾不上旅途颠簸,顾不上饥肠漉漉,连中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又顶着烈日乘坐长途汽车赶回桃源。另一方面,他对劳动保障局的债务进行了清理,将债主一一登记造册。面对120多个债主,1100万元债务,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还偿计划,按“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的原则,逐年消化。2003年8月的一天,一位债主因其母亲患重病进了医院,哭诉着找到劳动保障局局长余晓斌同志,要求偿还债务,但这个时候局财务帐上没有一分钱,干部职工的“小表工资”半年没有发了,局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人心都是肉长的,债主救母要紧,余晓斌同志二话没说,从家里取出两千元给了债主……三年来,他通过盘活资产,压缩开支,争取省、市、县三级的支持,、等办法,已减少债务500多万元,减少债主近100名,使曾内外交困的劳动保障局逐步稳定下来。
务实创新 为民办事有成效
劳动就业成绩突出。劳动就业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个人失业,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痛苦的不幸。我县在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中有13500多名职工下岗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余晓斌常说:只有安居乐业,才能长治久安,如果我们主管就业的职能部门,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容,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他明确提出了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三大举措。一是发展经济创造岗位。近几年,全县因新上创元铝业、鲁州糖业、杰新纺织、金果扩改等一批企业,累计增加就业岗位5600个。二是立足社区创造就业岗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就业岗位日趋增多,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维护修理、医疗卫生等方面,就业的潜力很大。为此,他提出采取统一组织,科学规划、轻税薄费,加强扶持等办法,鼓励和支持社区创办就业服务实体,吸纳下岗职工就业。三是转移输出创造就业岗位。在当前县内就业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他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实行免费输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另外,他认真督查全县的再就业援助、税费减免、低息小额贷款等10多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全县共发放《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8000多本,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体会到了社会的关怀。仅2004年,全县就200余名下岗职工享受到了税费优惠,有关部门共免征免收税费120多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浩大的社会工程,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作保证,但县里财力有限,投入就业再就业的经费相对不足,余晓斌硬是想千方百计筹措,全力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仅2004年,全县用于再就业的资金就逾500万元。三年来,全县开发就业岗位12000多个,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100多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9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24万人,年创劳务经济收入15亿元。2005年,我县被国家劳动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社保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工作,桃源县1986年起步,当时只启动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至今才逐步发展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目前,参加全县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2.8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1.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达2.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8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0.58万人,一年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3亿元。企业“两个置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这场改革中,养老保险成了部分职工退出劳动岗位的重要保障渠道,并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退休人员大量增加,而参保缴费人员急剧减少,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本已入不敷出的基本养老金支付缺口更大。到1999年底,全县历年结余的养老金基本用完。现全县6000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需发放养老金250多万元,而征缴额只有150万元,每月缺口250多万元,一年缺口近3000万元。而中央的政策明确要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铁板一块,一分不能少,一天也不能拖,资金缺口由各级财政兜底。面对每年近3000万的企业养老保险收支缺口,财政兜底也很难。如何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轻财政压力,保持一方稳定,成为压在余晓斌心头上的一块巨石。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在三个方面下了狠劲。一是狠抓征缴。为了强化征缴责任,他建议县委、县政府将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纳入了“双文明”目标考核内容,并视同财税任务一并下达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各单位,一月一结帐,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要求全局也自加压力,实行了内部征缴责任制,任务到人,绩酬挂钩,奖惩兑现。2004年来,全县无论是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还是征缴社会保险基金均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二是狠抓扩面。他强调,只有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才能破解当前社会保险的困难局面。全县在原有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参保的情况下,扩面的重点是“个、私、外”企业。而桃源县“个、私、外”企业大多起步迟、底子薄、积累少,参保能力弱,扩面难度巨大。余晓斌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在风雨中、在烈日下或骑自行车、或乘坐中巴、公共汽车一家一家的到企事业单位、乡镇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在他们身上平均背负50万元债务的情况下,靠着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不怕磨破嘴、不怕磨破脚,平均每人每年征收社会保险费60万元,全县每年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近1.3亿元,为桃源的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狠抓争取上级支持。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上级对桃源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余晓斌通过各种方式,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桃源县的困难,求得上级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他坚持以创新的思想、改革的办法,争取在工作上有特色,出成绩,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认可和支持。近几年来,桃源每年都争取到上级1500万元以上的劳动保障资金支持。三年过去了,他没有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没有辜负职工群众对他的希望,在这一非常的历史时期成功实现“两个确保”,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其中包含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高度重视,也包含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凝聚着余晓斌同志的辛勤劳动和汗水。由于桃源社保工作突出,2005年以来,全市的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工伤保险工作等现场会先后均在我县召开。
办事效率全面提高。为了使劳动保障部门更加亲近群众,接近基层,贴近实际,余晓斌狠抓行风建设,他要求全局各窗口单位从本岗位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创出一些好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在服务大厅开展了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日活动、实行了局长值班制、挂牌上岗制。对来劳动保障局办事的人员,全系统从局长到一般干部职工,一律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促进就业应该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因此,余晓斌始终把劳动力市场建设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来抓,他从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入手,不断规范、健全市场运作机制。目前,我县基本建立起了以县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站和居委会就业服务平台为骨架,以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网络,以村为链条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