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贤:《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序言
发布时间:2008-07-02 09:53:39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互联网
-
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我们联系湖南实际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运用党史资政育人,提供了一部有益的教材。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走过的路线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都反复强调要研究总结党的历史,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同样重视党的历史的学习和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和‘前天’的斗争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繁重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2006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这些重要论述精辟深刻,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毛泽东思想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从1920年11月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建中国共产党8个早期组织之一,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的近30年间,重大事件不断,伟人英才辈出。中共湖南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在极其残酷险恶的环境中,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经过革命斗争洗礼,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涌现了邓中夏、向警予、郭亮、夏明翰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英烈,他们为创建新中国立下的丰功伟绩,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不仅成为湖南近现代史中最为光辉的一页,而且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湖南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湖南人民永远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修史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总结为准绳,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湖南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反映了党领导湖南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湖南革命斗争在全国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及独特贡献,尤其是热情颂扬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专著,是一部凝聚了现代湖南近30年革命风云和数十万烈士鲜血的生动教材。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推动湖南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期科学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必将对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激励全省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团结一心,昂扬向上,加快推进富民强省。因此,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学习,特别是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习党史,研究党史,以史鉴今。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成果应当永远珍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湖南,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加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党的历史新征程。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坚持在发展中坚守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改善民生四条底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致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