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4-29 09:24:41 访问次数: 未知 信息来源:推荐
作法:公推直选
汝城县土桥镇坳口村地理位置偏远,共有7个自然村,197户,816人,21名党员,2007年人均纯收入仅1600余元,还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007年为1687元)。近年来,该村虽然在种植朝天椒、奈李、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支部作用特别是支部书记独断专横,作用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目前该村是该镇唯一一个没有通水泥路的村,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也面临较大困难。2007年11月,该镇党委下派镇干部到该村任支部书记后,公益事业发展迅速,面貌大为改观,党员群众热情高涨,为顺利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精心准备,夯实“公推直选”的基础。目前,在农村进行“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缺乏现成的经验。为此,该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精心制定方案。根据汝城县委关于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有关要求,召开党委会,研究制定了《土桥镇关于在坳口村进行“公推直选”试点的实施方案》和选举办法等,并将方案和办法与县委组织部反复探讨,确保“公推直选”工作顺利实施。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深入坳口村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对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群众认同度,对换届选举中干部的搭配、任职条件、选举方式以及选举中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三是广泛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党务公开栏等媒介向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任职条件。对外出流动党员和村民,由村党支部主动与他们联系,动员他们尽可能参加选举。对老年病残党员和村民,由村干部上门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推直选”工作家喻户晓,增强了参与选举的自觉性和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四是加强业务培训。镇党委召开农村支部换届工作培训会议三次,重点对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党支部成员和驻村指导组成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明确“公推直选”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方法步骤和纪律要求,强调“公推直选”与“两推一选”的区别和有关注意事项。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指导人员的素质,为“公推直选”的正常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严格程序,体现“公推直选”的民主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严把公推直选“三关”,确保换届选举质量。一是严把公推关。在候选人提名环节上,将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党内推荐为主变为党员、群众共同推荐的方式进行公推,在3月24日召开的公推大会上,坳口村48名村民代表和党员按照“公推办法”,以无记名信任投票方式,现场推选出5名竞选人初步人选,有效地发挥了村民在党支部班子成员配备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体现了党员群众的真实意愿。二是严把审查关。镇党委对公开推荐出来的5名候选人初步人选经过资格审查后确定2名党支部书记预备人选竞选,3名支部委员竞选人,对这5名预备人选根据任职条件,重点考察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长期外出、有无违法违纪特别是计划生育、致富本领、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三是严把直选关。在4月2日的党员大会上,两名支部书记候选人曾新良和李季军在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上做竞职演讲,让群众和党员对演讲者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逻辑层次、语言表达方面进行评议,让竞选人现场回答群众和党员提出的事关坳口村今后事业发展的直接问题,然后,由与会的19党员(其中1名为预备党员,无选举权)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体现了党内民主。曾新良以12票最终当选为本支部书记。
三、群众公认,凸显“公推直选”的公正性。“公推直选”的核心是注重群众公认,尊重群众意愿,这一办法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公推直选”拓宽选人视野。土桥镇这次在坳口村推行“公推直选”试点,使农村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善了村党支部班子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提高了班子整体素质。新选举产生的村党支部书记曾新良是该村退伍回籍党员,高中文化程度,年龄33岁,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个人信誉,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成为该村比较有经济头脑的年轻党员。二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公推直选”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群众公认原则,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扬民主。在客观上为党员群众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坳口村不少党员群众说,这个办法太好了,最能体现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选出自己信赖的领头人。三是增强了新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推直选的书记、委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压力是竞争上岗,不进则退,干不出成绩党员不答应,群众不答应;动力在于,他们不仅是党员选举的结果,也是群众所信任的人选,群众作为坚强的后盾,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当选后的支部书记曾新良对群众提出通村公路还需筹资7万多元,群众饮水和农田灌溉,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如何发挥党员作用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如何处理与落选人的关系问题等当前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重点做了回答,承诺一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争取解决通村公路和用水的问题,二要努力采选自身素质修养,正确处理好与落选人的关系,三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以结构的优化促群众致富,四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正确处理好与村委的关系,为公益事业多做贡献。
特点:公开公平
一、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原则。这是汝城县土桥镇在坳口村推行“公推直选”支部书记中贯穿全过程的首要原则。在工作中,公推直选的条件、程序和组织领导,均由镇党委集体研究,并报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实地调研、民主推荐测评、考察、直接选举、批复选举结果等工作都由镇党委具体实施;民主测评产生的候选人,组织考察后在镇党委会上同意确定,选举产生的的支部书记由镇党委批复。
二、始终坚持依规办事原则。在公推直选工作中,党委坚持把发扬民主与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既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又严格按照党内法规有序进行。在报名的条件上,严格执行《汝城县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实施方案》的规定;民主测评后,对竞选人进行了全面考察;选举中,党员到会人数达到90%;选举结束后,党委及时批复选举结果,整个过程都严格执行党内法规规定。
三、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把公推直选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将4位候选人在党员所在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对他们提出了纪律要求,严禁拉选票、搞贿选等行为。镇纪委对公推直选各个阶段进行了全程监督。为保证公平公正,使竞职党员在一条“起跑线”上,组织竞职者到镇党委进行了培训,并在坳口村开展了实地调研。在差额直选大会中,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
启示: 一条好路
一、为深化农村干部选用找到了新的途径。开展公推直选农村党支部书记,改变了以前党员选举支部委员,再由支部委员选举支部书记的模式,将选出带领群众致富带头人、带路人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农村党员和群众,真正落实了群众对党内干部选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公推直选,不但让广大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选出了支部书记,而且还发现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后备人才,收到了“选拔一人、发现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为解决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为扩大党内民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以前,如果要选举产生农村党支部书记,通常是由选出的农村支部委员在镇党委推荐的候选人中实行等额选举。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支部书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方式。首先,上级党组织没有事先确定人选,没有组织意图,候选人的确定是根据党员所在村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和村民代表民主测评的情况而定。其次,实行的是差额选举而非等额选举,有2名党员作为正式竞选人,由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得票多且过半的当选。第三,将选举支部书记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全体党员,而不是由党员大会选出的支部委员选举产生支部书记,既保障了党员的选举权,也有利于激发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是扩大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
三、为强化农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了新机制。实施公推直选的过程,本身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自下而上民主评议监督的过程,通过宣传发动、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推荐、群众测评、组织考察、差额提名、公开竞职、直接选举等9个程序,增加了压力和动力,从而使农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日益强化,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