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强和创新流动党员管理
发布时间:2008-08-18 09:44:00 访问次数: 魏新生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
加强和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向我们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以为,加强和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创新组织设置、教育活动方式、服务体系和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城市社区和流动人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区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和创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街道党建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创新组织设置,扩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我们余姚市凤山街道现有流动党员228人,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上下功夫。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社区上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建立党组织、建强党组织的“两找两建”,理顺组织关系,让党员有党组织归属感。同时在“找”党员上下功夫,让流动党员知道党组织在寻找他们,让他们方便找到党组织。通过各种媒介到各社区、工业区张贴流动党员活动宣传海报,公开党组织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协助党员寻找党组织,登记参加就近的党组织活动。
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围绕建立大巴车“流动党校”和“党员流动书袋”等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根据工作状态抓教育、根据生活状况抓教育、根据党员身份抓教育、根据文化水平抓教育。在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纪、党的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适时组织流动党员交流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党员利益诉求渠道,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党内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我们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红色家园”,一是建立了党内服务体系,在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站,在基层党支部建立了党员之家,通过建立上下三级一条线的服务体系,构建起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二是明确了党内服务内容。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政策咨询、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党务服务、教育培训和管理创新等工作;党员服务站主要为辖区内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为党员提供上岗就业、职业培训、文化学习、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党员之家主要负责参与党内互助、服务群众等活动,并及时了解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到平时有人访问,难时有人帮扶,老时有人惦念,病时有人探望。
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党员管理网络化。一是建立党员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并以党员身份证号为检索编号。二是建立完善党员IC卡活动证,实行党员登记制度。结合党员信息库,让每个党员都有一张有党员基本资料的IC卡活动证。结合党内服务体系,采用党员登记制度,党员去到哪里,就登记到哪里,就在该组织尽党员的义务、享受党员的权利。三是由市委统一印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党员在本市和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身份证明,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地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外地流入党员只要由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出具证明信,直接交到街道党工委即可确定其党员身份,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对流动党员本人同意的,我们还帮助其转移组织关系,作为社区正式党员参加组织活动。